“典籍有意思系列:奇兽传说——跃然纸上的动物主题展”近日于上海图书馆东馆一号展厅开幕。展览由上海图书馆主办、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协办,展期将从3月29日至6月2日。
作为“典籍有意思”系列的首展,该展览以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为背景,通过数字媒体艺术与典籍文化的深度融合,将《坤舆图说》《山海经》等50余种珍贵古籍中的奇兽故事“活化”为沉浸式互动场景,为观众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书海探秘”之旅。展览开幕当天吸引了大批亲子家庭、年轻观众及文化爱好者。
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程瑜怀、毕盈盈、唐铭三位老师带领学生团队经历长达一年多的创新探索,完成了展览中的多媒体互动展项的创作与呈现。展览入口“引子故事”以动画形式展开,展厅内围绕馆藏典籍中的麒麟、狮子、犀牛、凤凰、鲸和龙六类奇兽,创作出多媒体互动作品“麟签奇缘、与狮共舞、心有灵犀、凤凰于飞、海错传奇、奇兽藻井”,以及沉浸式交互体验作品“异想森林”,将文化瑰宝与数字技术完美融合,让文献中的奇兽跃然屏幕前,使古籍善本重焕生机。
开幕当天上午,主创团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典籍新说”展览创作分享会。师生们就每一展项作品从研读典籍、创意构思、方案创作、技术落地和现场测试等各环节分享了创作历程和典籍“活化”背后的思考,同时也探讨了典籍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活力的创作途径。
数字媒体艺术学院一直以来致力于数字化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让古老的典籍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文化领域探索的重要课题。
以典为源:
探寻传统文化的宝藏
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数媒学院的师生们在上海图书馆专业研究员的指导下,一起探寻那些鲜为人知的奇兽故事与文化内涵。师生们从典籍中提取相关元素作为创作内核,融入当代审美语言进行创意构思,从最初的方案草图到最终的呈现,每个细节都经历了反复推敲。
数字赋能: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展览中运用了多种数字触控与交互技术,巧妙融合了数字动画、互动装置和音乐等多元形式,将典籍中的静态图文以直观、生动且充满趣味的方式转化为多媒体交互体验。此次与上海图书馆的合作,不仅为数媒学院师生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更借助上图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创作注入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本次展览既是上音数媒师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媒体艺术深度融合的教学成果展示,更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集中体现。未来,数媒学院将继续搭建实践平台,将学生专业所学与社会所需紧密结合,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贡献力量。
“奇兽传说——跃然纸上的动物主题展览”中的多媒体互动展项
供稿:数媒学院
编辑:彭畅
审核:张卓
小音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