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游戏已然成为许多孩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社交活动。当孩子们沉迷于虚拟世界时,家长和教育者常常会感到焦虑与无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导孩子,帮助他们适度游戏、摆脱沉迷的状态呢



主讲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心理咨询师、高级中学心理学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背景。专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青少年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自闭、多动与抽动症及其他心理障碍丰富的个案经验。青少年成长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机网瘾、厌学、恋爱问题、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为(长程陪伴有丰富的经验)、青春期问题、考前焦虑(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导)、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障碍。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沉迷于游戏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在游戏中找到了成就感,通过挑战与胜利来满足他们内心的渴望;还有一些孩子或许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挫折,选择逃避,从而沉浸于游戏的世界。因此,在面对孩子的游戏沉迷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

与其直接对抗孩子的游戏行为,不如试着与他们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可以从他们喜欢的游戏入手,询问他们在游戏中收获到了什么,以及他们对游戏的看法。通过这样的交流,家长不仅能够了解孩子的心理,还能够在交流中建立信任感,让孩子感受到关心与理解。这样的互动有助于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让他们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

在了解孩子的需求后,家长可以协助孩子找到替代性的活动。无论是体育运动、音乐学习还是艺术创作,丰富的课外活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冲淡孩子对游戏的依赖感。比如,如果孩子对足球产生了兴趣,可带他们去参与足球训练。在运动中,孩子能够释放自己的精力,结交新朋友,同时也能增强身体素质。这种积极的参与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从而减少对游戏的依赖。

作为家长,我们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可以尝试设定合理的游戏时间限制,引导孩子学会掌控自己的娱乐时间。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游戏时间表,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与学习、休息、娱乐等其他活动的时间,确保孩子能在定时内完成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任务。同时,令孩子参与到制定规则的过程中,会让他们更加认同这些限制,愿意自觉遵守。

不过,单纯地限制游戏时间并不会使孩子的游戏行为得到根本改变。要让孩子从心底意识到游戏的潜在危害,家长需要通过适当的信息传递来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与孩子一起观看一些关于沉迷游戏而导致负面后果的纪录片或新闻,帮助他们理解长时间沉迷游戏的内容会对自己的人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在强调这些内容的同时,我们也要教导孩子如何做出合理的选择,让他们学会判断何时该投入游戏,何时该放下游戏。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以通过某些方式帮助孩子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如学习新乐器、提升体育技能等,并鼓励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当孩子在完成这些目标时,内心的成就感将会取代游戏带来的快感。同时,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也非常重要,家长可以教导他们如何用其他的健康方式来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情绪,通过阅读、运动等方式来释放心中的负面情绪。http://www.sglongjoy.com/yd/gcw/

除了主动的引导,家长还需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营造参与性和互动性较强的环境。可以定期组织家庭活动,比如一次户外郊游或一次家庭游戏夜,增进亲子间的感情。通过共同的活动,孩子会意识到现实生活中的乐趣,逐渐减少对虚拟游戏的依赖。家庭氛围的温暖与和谐也会让孩子更愿意分享他们的内心感受,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在帮助孩子摆脱游戏沉迷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耐心与理解。改变一个人的习惯需要时间,尤其是当这个习惯已经深入他们的生活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关心与支持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连接,这些都将成为帮助孩子正视、调整与游戏关系的起点。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而不是被虚拟的游戏世界所困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