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 王慧慧

(2024年11月)

王慧慧,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急诊医学科主管护师。从事急诊工作15年来,她的身影一次次出现在与死神交战的第一线。曾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陕西省第六届道德模范、湖北省新时代最美逆行者、陕西省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

在陕西榆林,有这样一位医者,在漫长的岁月里,扎根急诊一线,无论是交通事故现场、煤矿塌方处,还是食物中毒事发地,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她多次参与“空中120”救援直升机的转运任务,入选陕西省第六届道德模范,这些荣誉背后,是她对患者的无私关爱和对医疗事业的执着追求。


急诊一线

争分夺秒的生命守护者

自2008年踏上工作岗位,王慧慧便投身于急诊医学科的护理工作。急诊科,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时刻面临着生死考验。在这里,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都关乎着患者的生死存亡。王慧慧始终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一次,她接到同事电话,得知一名老年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诱发肺心病,在医院就诊时因劳累出现气喘、胸闷,且身边无家属陪同。挂断电话后,王慧慧迅速行动,与公安科取得联系,协调保卫人员陪同患者,同时安排分诊护士为患者测量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并向大夫了解病情,以便实施进一步救治。之后,她又通过患者的信息积极联系其家属。王慧慧笑着说:“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有,虽然这些患者暂时没有生命危险,达不到抢救标准,但我们仍要全程陪同、协调其他科室进行救治。我们的工作琐碎繁杂,但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榆林医院开启了“空中120”救援项目。王慧慧作为长期坚守在这一岗位的专业人员,多次参与直升机救援与转运工作。2019年初,一位重症烧伤患者急需从榆林转往北京接受进一步治疗。在转运途中,患者突然心脏骤停,而此时直升机正飞行在几百米的高空,气流颠簸,情况万分危急。王慧慧临危不乱,立即对患者展开心肺复苏操作,与同行医生密切配合,经过一番争分夺秒的抢救,成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作为急诊科的骨干,王慧慧始终发挥着先进带头模范作用。无论白天黑夜,不分班内班外,只要有需要,她总是随叫随到。常常在下班时遇到抢救病人,她总会协助上班人员完成所有抢救工作,才会安心下班。



逆行出征

抗疫一线的无畏战士

2020年初,王慧慧作为陕西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员,奔赴武汉市第九医院,投身抗疫最前沿,不辞辛劳地为患者进行输液、采集咽拭子、帮忙翻身、轻拍后背、协助吸氧、采集血气等护理工作,还细心地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如协助进食、喂药、解决大小便以及更换尿不湿等。每一项操作,她都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在日常护理中,王慧慧总是用温暖的话语鼓励患者:“大爷!您多吃点儿呀,这样才能增强抵抗力,病才能快点好起来呢!”“阿姨,您今天的血氧饱和度很不错哦,继续加油呀!您可得好好听话,乖乖吸氧哦。”她始终铭记白衣天使的使命与责任,从不豪言壮语,只是质朴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在武汉的55天里,王慧慧和她的医疗队全力以赴,共救治患者117人,且全队无一人被感染,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家卫生建康委及武汉市委、市政府的认可。



门诊坚守
守护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

2022年,王慧慧的工作岗位调整到了门诊部。门诊部作为医院的重要窗口,人流量大,患者病种繁杂,诊疗环节多,突发应急情况时有发生。但王慧慧始终坚守岗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024年4月22日,王慧慧准备下班时,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呼救声。她迅速朝着声音的方向跑去,只见一位患者瘫倒在地。王慧慧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上前查看患者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并凭借丰富的经验迅速做出判断,对患者展开心肺复苏急救操作。附近的导诊护士听到动静后,也迅速行动起来,拿来急救箱并拨打急诊科电话请求支援。

随后,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大家分工协作,轮换不间断地为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利用球囊面罩辅助通气。在将患者转移到担架床送往急诊科的途中,王慧慧为了不耽误抢救时间,直接跪在颠簸的担架床上,双手不停地为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直到将患者安全送至急诊科。这样的紧急情况,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已发生过多次,但每一次她都全力以赴,毫不退缩。


王慧慧始终牢记护士的初心与使命,扎根本职岗位,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守护患者健康的誓言,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而温暖的足迹。从急诊科到武汉前线,从百米高空到门诊大厅,她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诠释了何为“医者仁心”。正如她所说:“护士的使命,就是做暗夜里的那盏灯,只要亮着,就有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王慧慧将继续在医疗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与温暖。

来源 |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 | 张明明

校审 | 仝彤

终审 | 丰子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