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3月末的成都,乍暖还寒时,料峭春风夹杂着丝丝寒意,吹过浣花溪畔花红柳绿的美景,也拂过杜甫草堂兰园中的每一株兰草。在林深叶茂中,在潺潺流水和红墙花径间,阵阵清晰的背诗声,正飘荡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上空。循着声音一路走去,出现在视线中两位女性,只见她们精神高度集中,心无旁骛地将83首诗词一一背出。

从《蜀道难》的奇丽惊险,到《秋兴八首》的感物伤怀,还有《成都书事》中的清新有致……在她们背诵出的唐宋明朝诗人歌咏四川的诗词中,勾勒出巴山蜀水的风土人情。而借由这83首诗词,这两位女性也收获了一份独特的礼物——终身免费入草堂。

而从2023年6月至今,已有33人通过这一活动,获得了杜甫草堂终身的“入场券”。在时和气清的仲春时节,封面新闻记者走进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中,聆听这些传统文化爱好者,如何跨越数千公里的山海之隔,来到杜甫草堂共赴这场“诗词之约”的。


游客们在2025“人日”为杜甫献上梅枝


诗词集《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

从上海、西双版纳而来

只为奔赴一场“诗词之约”

“我看到杜甫草堂里的万佛楼,就想到了杜甫写的那首《登楼》,诗句里的‘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不正是眼前的场景吗?”天初暖,日初长的好时节,当诗词中的春光与眼前望见的无边春色相和,第一次来到杜甫草堂的刘萍湘,眉眼间难以掩饰喜悦和兴奋之情,她向记者说起这次难忘的草堂之行。

3月28日,在3月的最后一个周五,背诵《诗词若干首》活动的第十七场正在举行。就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的数十分钟前,刘萍湘成功背出了《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中的65题共83首诗词。今年55岁的她,是专程从云南西双版纳来共赴这场“诗词之约”,而与刘萍湘一同成功的,还有从上海“打飞的”来的韩聪婷。


挑战成功的韩聪婷(左)与刘萍湘(右)

将时针倒回到2018年5月,杜甫草堂博物馆举办了一场诗词集《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再版首发及赏析活动,书籍共收录了65题共83首唐宋明朝诗人歌咏四川的诗词。现场,时任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向广大诗歌爱好者发出号召:“四川人如果能背下这本书中的83首诗,草堂将为他终身免门票!”时隔5年后,在2023年参与挑战的孟基殿,成为首位挑战成功的市民。随之而来的,是全国诗词爱好者的络绎不绝,和越来越多挑战成功者的出现。


首位挑战成功者孟基殿

“促使我跨越一千多公里来到这里参加挑战,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热爱。”韩聪婷这样说道,作为一名90后,她在2024年1月在某社交平台刷到了这项活动后,便下单了书籍,开启了日复一日的“背诗打卡”,终于在一年后实现了这场关于诗词的约定,这也是她第一次来到成都的杜甫草堂。“在我人生低谷的时候,其实我是靠着这些诗词支撑过来的。当年岁渐长有了一定的阅历之后,我对诗中描写的内容也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和理解。”

热爱,这是刘萍湘和韩聪婷在交谈中反复提及的高频词。也是因为这份热爱,两人能在这一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别人都在埋头刷小视频的时间里,付出大量的精力与这83首诗词“较劲”。更为奇妙的是,当诗词中描写的一景一物就展露在眼前,更有了打破时空穿越之感。“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背了300多遍,今天终于在杜甫草堂看到了茅屋。”


2024端午假期,排队“背诗”的游客在杜甫草堂排起长队

从5岁孩童到知天命之年

在记忆与吟诵实现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

从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成都某高校的在读博士,到退休在家的古诗词爱好者、年仅5岁的小朋友、医护工作者……纵看历来的挑战成功者,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年龄层,不同的城市,更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但因为这场“诗词之约”,他们从全国各地奔赴杜甫草堂,在浣花溪畔将这些或描绘巴山蜀水,或怀古咏志的古诗词一一背出。

“现在来参与杜甫草堂背诗挑战的选手,有的已经不限于把这些诗词背下来了,而是在现场跟我们讨论起了关于读音、版本的问题。”《杜甫研究学刊》编辑汤新钊已经担任了数次背诗挑战的专家评委,他对记者说起刚刚挑战成功的刘萍湘,他看到了对方在背诗时仔细写下的笔记,还在现场请教一些关于字的古音读法,还提前进行了深入考证。

从2023年的初夏,到2025年的仲春,汤新钊在四季变化中感受到的,是来到杜甫草堂参与背诗挑战者身上,对于诗歌文化持续上涨的热爱。在汤新钊看来,这些热爱没有停留在表面上,而是由此展开了对文化的深层次探讨。“可能以前大家的观念是能背就行,但现在他们要理解、要掌握、要感受。”

背诗挑战活动的另一位专家评委、《杜甫研究学刊》编辑卞超至今仍对一位名叫阳冰洁的小朋友印象深刻,因为这位小朋友是挑战成功者中年龄最小的选手,在参与挑战时才不过5岁。“除了年纪很小,当时她的那种很从容、很自在的状态,也是震惊到了我。别的选手怕忘记,一般会背得很快,只有她不疾不徐,慢条斯理地背诵。”


卞超与挑战成功的阳冰洁小朋友

卞超讲到,杜甫有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诗中回忆了儿时所见公孙大娘舞剑器的情景,当时的杜甫也跟阳冰洁小朋友的年纪相差无几。“我当时就跟这位小朋友说,等她以后长大了,也可以像杜甫一样追忆往事,写她5岁的时候在杜甫草堂背了83首古诗词。”说到当时的场景,卞超也忍不住笑弯了嘴角。

下至垂髫孩童,上至知天命之年,如今,不少诗词文化爱好者从全国各地奔赴成都杜甫草堂,只为实现这场“诗词之约”。当“背诗免门票”成为游客喜闻乐见的“知识变现”方式时,这些穿越时光的诗词在记忆与吟诵间,实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据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全文背诵《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全书(65题共83首诗词)免杜甫草堂终身门票活动会长期开展,每月举行。目前,活动已预约至2027年底,将于2026年开放新一轮预约。

“我的下一站,是要去广元剑门关背诵《蜀道难》。”韩聪婷笑着说道。

本文图据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