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已经过去,李嘉诚卖港口的事情也按下了暂缓键。
眼看煮熟的鸭子就要飞走了,贝莱德终于坐不住了,开始发声。
而港澳办再次表态,劝告李嘉诚,希望他能够“回头是岸”。
“卖港”引争议以及最新进展
4月2日这个本该是李嘉诚原定和贝莱德签协议的日子,不过随着交易的“暂缓”,这场交易陷入了僵局。
自从“卖港口”的消息传出来之后,有关李嘉诚的舆论就没有停息过,可想而知他的压力有多大。
不过,这场交易,绝非普通的商业资产买卖,其背后所涉及的复杂因素,尤其是对国家利益的潜在影响,使得它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香港《大公报》多次针对这件事情发文,目的就是告诫李嘉诚,认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希望这个企业家不要一错再错。
港澳办也是积极发声,转载《大公报》的发文,向长和集团敲响了警钟,提醒其必须慎重考虑交易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4月1日的时候,港澳办又转发了《大公报》的文章,这几次的发文其实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规劝李嘉诚停手,这一态度明确且坚决,表明国家层面对于此次交易的高度关注以及对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决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4月2日,香港各界再次对长和的行为进行严厉批判,众多香港民众和社会团体纷纷发声,认为长和的此次交易,严重损害了国家和香港的利益,这种行为不得人心。
交易的暂缓也让“买家”贝莱德意识到了问题,一改往日“装死”的行为,站出来发声。
“贼心不死”的财团
贝莱德,这家全球知名的企业管理公司,截至2022年末,其整体管理规模高达8.59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数字,足以彰显其在全球金融市场的统治力。
通过广泛的股权投资,贝莱德在全球商业格局中悄然布局,掌控着诸多企业的命运走向,其触角延伸至各个关键产业,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运行节奏。
在长和港口交易事件的前期,贝莱德一直保持着神秘的沉默姿态,如同在幕后精心布局的棋手,让人难以捉摸其真实意图。
但在3月31日的时候,贝莱德的主席芬克却周年股东函中,把这场交易定义为是“地标式协议”,企图用这种方式混淆视听。
但在贝莱德写给投资人的信函中,芬克进一步透露,一旦这笔交易顺利完成,贝莱德及其合作伙伴将在全球范围内坐拥近100个港口,这一庞大的港口网络,无疑将使贝莱德在全球海运贸易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想象一下,从亚洲繁忙的海港,到欧洲重要的航运枢纽,再到美洲关键的物流节点,都被贝莱德纳入其掌控范围,其在全球海运贸易中的话语权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当前,这笔交易正面临着多方的严格审查,可一旦交易成功,那么贝莱德成功实现对如此大规模港口网络的垄断,中国航运企业将首当其冲,陷入极为被动的困境。
在定价方面,中国航运企业可能将失去话语权,被迫接受贝莱德制定的高价运输费用,这将直接导致中国航运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攀升,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在国际航运市场的竞争力急剧下降。
在作业优先级上,中国航运企业也极有可能被边缘化,这对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可能导致大量货物积压,企业的资金链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国内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从国内供应链的角度来看,航运环节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纽带,如果卡在这里,那之后的活动也会陷入僵局。
所以这笔交易陷入“焦灼”的状态是必然的,那么这场交易最终走向会是如何呢?
事情最后走向会是如何?
面对如今的局面,李嘉诚可谓是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在各方的努力与压力之下,交易已经暂时“暂缓”。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李嘉诚遭受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他的商业资产开始出现缩水迹象,口碑也一落千丈。
各界的批评声如潮水般涌来,让李嘉诚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在这场风波中,李嘉诚的小儿子李泽楷也做出了与长和切割的举动。
其实李泽楷早就辞去了在长和的职务,只不过,他和李嘉诚的父子关系就注定他和长和集团的关系不一般,但在一个“节骨眼”上和自家老爸的企业做切割,也不免让人沉思。
李泽楷可能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为避免被牵连而选择自保,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李嘉诚方面企图用“断尾求生”,让李泽楷独立出来给家族留条后路,自己继续推进港口交易。
李嘉诚如今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交易在短期之中无法进行,但仍有几种可能的走向。
最好的情况就是,李嘉诚“听劝”,及时止损,交付违约金,终止与贝莱德财团的交易,这样虽然会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但能够保住自己多年积累的商业根基,挽回部分声誉,重新赢得市场和社会的信任,未来仍有机会在合法合规的商业领域继续发展。
而最坏的选择就是李嘉诚依旧“一意孤行”,妄图促进交易进行,那么必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后果,一旦他无视国家利益和各界反对,强行推进交易,极有可能面临国家的严厉制裁。
这不仅会导致其商业帝国在国内市场遭受重创,多年来积累的财富和声誉也将化为乌有,甚至可能面临法律的严惩。
不过,李嘉诚也或许会选择“和稀泥”的方式,卖出部分港口,保留最为核心的巴拿马运河港口,但这也并不能完全消除影响,或者让更多的买家进入这场交易,当然这也不能完全规避监管。
无论李嘉诚最终如何抉择,此次事件都给所有商人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商人固然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目标,但爱国永远是首要原则,没有国家的繁荣稳定,就没有企业和个人的发展空间。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为了一时的私利而不顾国家利益,必将自食恶果!
信息来源:
交易面临审查之际,贝莱德主席发文:交易完成后将在全球坐拥近100个港口 -新浪财经
长和港口交易买方贝莱德首次公开回应争议 -财经杂志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长和“卖港”不得人心 -观察者网
中央港澳办再发《大公报》社评,事关长和巴拿马交易-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