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现场’的魔力在于,它放大了戏剧的呼吸。”这是观众在社交媒体上留给《苏堤春晓》的心声——4月2日晚,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苏堤春晓》完成了首演以来的第30场演出,也以全国13城同享的“第二现场”演播为成都站“省亲”演出收官,更缔造了一次跨越地理限制的艺术共振。
距离太远、热剧难抢、好戏难得……这些都曾经是观众走进剧场看戏的门槛。当《苏堤春晓》“第二现场”演播的消息一经发布,便有观众火速在线上下单,为自己“弥补之前没抢到票的遗憾”。4月2日晚,不同城市的观众走进剧院,选择用“一张电影票的价格”,来感受一场戏剧演播,体验舞台艺术的魅力通过镜头语言传递出来。通过“多机位、多景别、多角度”的影视化拍摄手段,4K级超清画质呈现,“第二现场”将舞台上易被忽略的微表情、服装纹理乃至灯光尘埃悉数呈现,有观众甚至感慨:“辛柏青老师的眼里一直泛着泪花”。
据悉,此次蓉城演出,从三场售罄到加演二场仍一票难求,6000名观众用谢幕时闪烁的星光中齐声诵读千古名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画面,爱戴着苏东坡和北宋各色人物。国家话剧院院长,话剧《苏堤春晓》编剧、导演田沁鑫则动情表示:昨晚,《苏堤春晓》成都五场演出完满收官,带着极大的不舍,剧组今日返京。昨晚剧场中观众在谢幕时集体喊着“一蓑烟雨任平生!”四川人对苏轼的爱意可见一斑。老人家的那份达观思想,影响后世,影响看戏和演戏的人。壮观北宋审美和历史卓越人物,千古风流,千里共赏,感谢十几座城市看戏的观众。话不用多说,爱在心里,苏堤春晓剧组,怀着对苏大人的大爱之心“不思量、自难忘”与苏轼惜别、暂别!
舞台上,三小时的中国式叙事浪漫让苏堤迷们不远万里,从北京拉着行李箱来成都“二刷”,而在北京的国话先锋智慧剧场里,国家话剧院“第二现场”也以创新演播模式开启了戏剧数字化消费新场景。正如观众所言:“我们以为在看一场戏剧的演播,实则参与了舞台艺术的数字化演进过程。”此次,《苏堤春晓》的全国共享已不仅是一场戏剧盛宴,更是一场文化自信与时代精神的双向奔赴,台上的历史意识与现代气韵借由科技的力量席卷全国,成为全民追捧的文化奇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