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在中国文化长河中,苏东坡是一颗永不褪色的恒星。
他既是执笔写尽人间烟火的文豪,又是躬耕东坡的“斜杠中年”;能在朝堂上挥斥方遒,也能在赤壁江心与天地对话;当得了治水安民的"苏市长",又做得东坡肘子的"美食博主";是写"千里共婵娟"的深情词人,又是笑称"一屁过江来"的佛系段子手……
苏东坡他的一生跌宕如史诗:22岁中进士被赞“百年第一”,44岁因“乌台诗案”险丧命,59岁在儋州荒岛教化百姓……
可无论命运如何捶打,他总能把苦难嚼碎了酿成诗,用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熬煮出哲学,即便过去了九百多年,他的诗词让后人读到,仍然要感叹一句:人生纵有千般困顿,心宽处皆是桃源。
1、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别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哼着歌慢慢走。竹杖草鞋比骑马更轻快,怕什么?披一身蓑衣任凭一生风雨。料峭春风吹醒醉意,又让人感觉微冷,山头的斜阳却又温暖地迎接自己,看那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之地,风雨还是晴天,都不再重要,一切都已过去。
这首词表面上是在写途中遇雨的经历,实则蕴含着苏轼对人生挫折的豁达态度。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劈头盖脸的 “风雨”,这首词便教我们如何面对:与其狼狈躲闪,不如坦然面对,毫不在意的哼着小调慢慢走。
2、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在东坡上饮酒,半醉半醒的回到家时快三更了,家童睡得鼾声如雷,敲门都听不见,他索性拄着拐杖,静静地听着江水流动的声音。
不禁感慨为名利累,何时挣脱尘网中?夜深了,风停了,江面上的波纹也平静了。心中涌起乘坐小船远离尘世,在江海中度过余生的想法。
上阕写醉后孤独,下阕借江声悟道,他用江声疗愈焦虑,揭示“此身非我有”的宿命感,展现对自由与归隐的矛盾追求,教会我们:真正的自由,是清醒着活出诗意。
3、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山脚下兰草的嫩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得没有一点泥土。在傍晚的细雨中,传来杜鹃鸟的啼叫声。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呢?你看门前的溪水都能向西流,我们不要因为自己满头白发就开始悲叹时光。
这首词体现了苏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启示生命在任何阶段都可焕发光彩,教会我们:年龄,本就是个伪概念,何时都不要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4、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羡慕那些世间如玉般温润的男子,老天爷特别眷顾,赐给了如酥油般柔美的女子,这位女子歌声美妙,仿佛能让炎夏的海边瞬间变得清凉。
女子从遥远的岭南归来,容颜越发显得年轻,笑容中仿佛带着岭南梅香。问她岭南的生活应该不好吧,她却回答心安定的地方,就是故乡。
苏轼借女子“此心安处是吾乡"七字,表达了自己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心若扎根,无论身处何地,处处都是故乡的土壤,都能让心灵平静。
5、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春天还没完全过去,微风轻柔,柳枝随风摇曳,登上超然台远望,满城春水与繁花,在烟雨的笼罩下,千家万户都变得朦胧起来。
寒食节过后酒醒了,心中却充满了感慨。不要总是对着老朋友思念故乡,不如趁着现在的好时光,用新取的火来煮新茶,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这首词教会我们:眼前的苟且和心中的远方,本就是一回事,当下即华年,在焦虑中抓住确定的幸福,就是对自己的不辜负。
6、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分别三年来,我们都在各地奔波,再次相见时,钱穆父依然笑容如同春天那般温暖,他的心如同没有波澜的古井,又像秋天的竹子一样有气节。
相聚片刻,他又要连夜乘船出发,劝慰心中充满了惆怅的好友,不要皱眉悲伤,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过客。
这首词既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又蕴含着他对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人人都是天地过客,相逢离散本是旅途常态,豁达中见通透。
7、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又变成了高耸入云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同一座山却能呈现出不同的样子。为什么我们不能看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呢?是因为我们自己就在庐山之中。
从观山悟出认知的局限性,既是山水诗的哲理巅峰,也是中国人"当局者迷"认知论的诗意表达,教会我们:只有从更全面、更客观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8、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人生就像那飞翔的大雁,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留下几个脚印。飞走后又哪里会在意自己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呢?曾经借宿的寺庙里,老僧已经去世,只留下新修的塔。题诗的墙壁也已经破败,无法再看到过去的题字,那些曾经走过的崎岖道路,你还记得吗?那漫长的路途让人疲惫不堪,连驴子都累得嘶叫。
这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苏轼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教会我们:往事故迹终将湮灭,无需执着于得失,珍惜当下才是最主要的。
9、
《行香子・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月色清幽,斟满酒杯,感叹浮名浮利皆虚幻,徒让人劳神费力。人生就像缝隙中的白马一闪而过短暂,像燧石敲击出的火花瞬间即逝,像一场虚幻的梦。
自己才华横溢,既然无人赏识,那便尽情地享受生活的乐趣,保持自己的纯真本性,那天归隐后,对着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过上悠闲自在的生活。
名利是抓不住的流沙,文章是带不走的云烟。不如带着琴酒溪云,做个内心宁静纯真的闲人。并非消极,而是追求精神独立,以简朴生活抵达自由。
10、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细雨斜风给清晨带来一丝寒意,远处沙滩上的淡烟下稀疏柳树显得格外妩媚,清澈的洛水流入淮河,河水渐渐变得宽广。
品尝着浮着雪沫乳花的茶,吃着用蓼菜嫩芽和蒿笋做的春盘,在这简单的饮食和美好的自然景色中,感受别样的滋味。
“人间有味是清欢”,告诉我们,生活的仪式感,不需要滤镜加持,平淡宁静,便是生活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