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何神化孙中山?
有着“国父”、“革命先行者”之称的孙中山先生,其声望的顶峰,不在其生前,而是在其死后。那么,病逝不久后的中山先生,为何被日益神化?幕后推手又是谁呢?
答案非常明了,神化中山先生的幕后推手,就是自诩为孙中山“忠实信徒”的蒋介石。蒋介石为何如此卖力地神化已逝的孙中山呢?且看孙中山被神化的过程,或许能寻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答案。
孙中山从尊崇到神化孙中山,是有历史渊源的。同时,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与世长辞。为悼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国民党中央曾作出决定,每星期一的早晨,各级党部要做总理纪念周,恭读遗嘱,检查工作,以求改进,曾起到一定作用。
蒋介石叛变了革命,践踏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却把纪念周的形式沿袭下来,只是内容全变了。凡是蒋介石认为有碍于他的独裁统治的人和事,他都要拿到纪念周上大骂一通,把纪念周变成了实行独裁统治的工具。
后来,这种纪念周的形式又广泛推行,涉及到一切会议。凡是开会,都要先向中山像施礼,背颂遗嘱,然后再进行会议内容,就像基督教徒进教堂做礼拜一样。
国民党的各派人物对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并作为攻击对手的武器。蒋、汪、胡,以及桂、阎、冯,每人都打着一面孙中山的大旗,或镇压革命,或互相撕杀。
在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前后,蒋介石把神化孙中山的活动推到了高潮。国民党第191次常会又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安葬计划。主要有5项内容:
(一)安葬日期纪念办法。 (二)全国举行安葬纪念大会宣传计划。 (三)南京迎榇纪念大会宣传计划。 (四)北平迎榇纪念大会宣传计划。 (五)迎榇宣传列车宣传计划。
本来,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全国后,举行孙中山遗体的安葬是合乎情理的。但国民党中央的安葬计划说明,蒋介石是以安葬遗体为名,别有用心地大搞对孙中山的神化。
为准备安葬,南京大兴土木,修建“迎榇大道”和辅助马路,立竿划线,凡线内的房屋建筑,不分情由,一律限期拆毁。当局又不给拆房居民安置住所,成千上万的人只好在沟边巷尾搭棚栖身。
据统计,修迎榇大道而拆除的房屋有数万间。各级官僚借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南京国民政府为修中山陵拨专款50万元。但有人估计,修陵的费用,实际要花1000万元。
中山陵的建造,国民党当局确实煞费苦心,从陵地的选择到工程设计,都做了精心安排。陵区周围原来就是一片风景区,在造陵时又着力修葺美化,就更加壮观。
接送灵柩,兴师动众,礼仪繁琐,耗资难计。从北平到南京,沿途各站,都举行了隆重的接送仪式,专列到安徽蚌埠,蒋介石夫妇乘专车到此恭迎。
然后,蒋介石的专车为先导,开往浦口,灵车抵浦口,国民党政府出动陆海空三军,南京政府的大小官员及市民,倾城出动。
在奉安总干事孔祥熙的指挥下,将灵柩移过长江,送至国民党中央党部大厅。接着,举行3天公祭,蒋介石亲自守灵。
6月1日是安葬日,奉安大典从午夜2时即开始,先在中央党部举行起棺仪式,然后,灵柩经过中央大道,沿途搭有20余座牌楼,以松柏树枝装饰,青白布铺地。
全市万人空巷参加葬礼,送往中山陵。上午10时15分,由蒋介石主祭,举行安葬典礼。报纸、电台天天报道奉安盛况,大量发行各种纪念书刊。
蒋介石搞奉安,可以说是竭尽全力。费时之久,花钱之巨,动用人力之众,全不在乎。他把孙中山抬上了紫金山,更显得他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至亲至厚”的嫡传弟子。
除此之外,蒋介石还大造舆论,声称孙中山生前就选定他为接班人。他指使亲信,把孙中山生前写给他的亲笔信,选出10多封,精印装订成册。
接着,蒋介石派他的侍从副官,将装订成册的孙中山亲笔信分头赠送给国民党的军政要员,并向赠送者说:
从孙中山先生的信件中可以充分说明,中山先生早已把国民党领袖的继承人,属意于蒋介石了。而对汪精卫、胡汉民两人却不信任,认为他们意志薄弱,不能担当革命重任,曾多次加以批评。
这一席话,道出了蒋介石神化孙中山的全部奥秘。 神化领袖以抬高自己,蒋介石是这一套的“大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