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老师颤抖着翻出 26 本荣誉证书,每一本都记录着她在讲台上的春秋。

这位在泰安技师学院耕耘 31 年的老教师,怎么也没想到,临近退休却被 "合同到期" 四个字扫地出门。

更讽刺的是,她的月薪始终定格在 2000 元,连带编教师的零头都不到,这场看似合法的解聘,撕开了教育系统最刺眼的伤疤


一、"合法" 解聘背后的法律游戏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明明写着: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退休不足十年,员工有权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

可学校玩起了文字游戏 —— 把张莉的工作经历拆分成多个 "合同期",用 "程序合法" 掩盖实质违法。这种操作就像用手术刀精准切割工龄,让法律保护成了一纸空文。

更令人心寒的是,很多学校把合同制教师当临时工使唤,同样备课上课、带竞赛、管学生,带编教师拿着财政工资,合同制教师却只能拿包干费。这种同工不同酬的潜规则,直接把教育公平砸得粉碎。

二、制度性歧视下的教育危机

张莉老师的遭遇不是孤例。全国有数百万合同制教师在教育一线挣扎:有的怀孕被劝退,有的评优被挤占,有的临近退休被清退。这种制度性歧视就像慢性毒药,正在侵蚀教育根基。

当教师随时可能被优化,谁还敢全身心投入教学?当优秀教师因为身份被边缘化,教育质量拿什么保障?更可怕的是,这种 "二等公民" 的待遇,正在摧毁年轻教师的职业认同。

有调查显示,合同制教师的离职率是在编教师的 3 倍,教育系统正在经历人才流失的阵痛。

三、打破困局需要雷霆手段

要破解这个困局,必须从根子上动手术。


首先,司法部门要对 "工龄切割术" 说不,建立 "穿透式" 审查机制,让规避法律的行为无所遁形。其次,财政部门应设立专项基金,强制落实同工同酬,不能让学校用 "经费紧张" 当遮羞布。最重要的是,要打破编制迷信,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让每个教师都能体面退休。

教育不该是资本逐利的试验田,更不该是权力寻租的自留地。当张莉老师捧着 26 本证书维权时,她维护的不仅是个人权益,更是整个教育行业的尊严。

唯有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个讲台,才能让教师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否则,今天被 "合法" 解聘的是张莉,明天可能就是我们孩子的老师。#热点大家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