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号新一轮围台军演开始,宏观战略层面上的分析已经非常清楚明白了,我们现在就是温水煮青蛙、逐渐加大火力提高水温的阶段,耐心等待一定会有惊喜结果,所以不再赘述,但参演装备还是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去发掘,比如轰-6K携新弹亮相。
众所周知,实弹实训演习是观察我军建设成果的绝佳窗口,今天就从参演装备的角度来看看本次演训中的亮点和微观细节。
最值得一提的当然是4月1日当天东部战区轰炸机部队,第二次以实弹形式公开报道、首次以实弹形式亮相台海的某型空射高超音速导弹。
轰-6K轰炸机挂载2枚空射高超音速导弹起飞慑台,白色头锥就是实弹的标志
这个弹在2022年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时可谓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当时很多人根据弹体上的“2PZD-21”编号给它起了个生动的外号叫“二炮造的”,当然现在来看“PZD”应该是“配重弹”的首拼缩写,后面那个“21”才是正式编号,我们不妨叫它“空地-21”或者“鹰击-21”。
2022年首次亮相的鹰击21空地导弹
弹体编号细节特写
2022年时很多人认为这个弹和彼时航天科工展出的CM401陆基反舰弹道导弹系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肯定没法直接证明这一点,但按照军工出口弹药惯例,自用的导弹射程绝对比出口型更远、弹道也会更加复杂、精度速度都会更高,CM401已经可以做到以平均4到6马赫的速度打临近空间弹道突防,鹰击-21导弹只会比它更快更远。
CM401导弹展板,直接写明了“临近空间弹道”,也就是高超突防弹道
那么为什么说这个弹直接体现了轰-6K的战略打击能力呢?很简单,因为这个弹很可能比鹰击-12反舰导弹还要重,而轰-6K现在基本实锤可以携带4枚!
我们可以参照与鹰击-21尺寸相似的M20B反舰弹道导弹的数据,后者长7.8米、弹体直径0.75米,全弹重量不大于4000千克。
显然,即使空地-21基于空射需求使用了更先进的减重策略和更轻巧的战斗部,全弹重量也不太可能小于3000千克。
M20B反舰弹道导弹英文宣传册,右下角的技术数据表格给出了尺寸和重量
无论是首次在珠海航展上公开亮相,还是这两天实弹飞赴台海,它都挂在了轰-6K机翼中部的挂点。
这个挂载方案没有使用最内侧那对承重能力更强的挂点,最外侧两个挂点虽然无法挂载大型弹药,但根据轰-6K之前前出西太平洋的照片,只要是战时,它一定会在机翼外侧挂载2个大型自卫电子战吊舱。
四枚3-4吨重的导弹和2个电子战吊舱——这种挂载方案下轰-6K的实战可用载弹量很可能超过15吨。
15吨听起来很少?大家要知道,B-2战略轰炸机的载弹量实际上也就18吨出头!
去年年中的官方宣传照片,夜幕下的轰-6K隐约显示挂着至少3枚鹰击-21
美国空军官方数据显示B-2轰炸机载弹量18吨,轰-6K其实有能力接近这个数字
这其实也在意料之中,之前据央视七套的节目“正午国防军事”报道,轰-6K最大起飞重量95吨,而它的前身、图-16轰炸机的空重大概是37吨。
轰-6K完全可以把空重控制在40吨左右,然后就可以装载超过50吨的燃料和武器——事实上它就算真的挂4枚4吨重的导弹,也至少可以装30吨多油。
如此一来,航程虽然不够去西太平洋深处找美军基地表演“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但点名东南小岛上的加固目标也已经足够了。
去年公布的实弹发射画面
所以,在2024年央视“军事报道”节目首次公开轰-6K发射鹰击-21画面的一年之后,我们看到了白色头锥的实弹被东部战区的轰炸机带上了天。
4月2日晚7时,东部战区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表示,4月1日至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圆满完成联合演训各项任务,全面检验了部队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战区部队时刻保持高度戒备,持续加强练兵备战,坚决挫败一切“台独”分裂行径。
此次演训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没准该弹已经在相定作战环境下进行了射击训练,只不过出于保密的原因,外界不得而知罢了。
对此我想说,虽然台湾没有航母需要反,但如果将超高速突防的重型空射弹道导弹换上一个钻地弹头,消灭地洞里的老鼠也应该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