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4月2日,东部战区举行“海峡雷霆2025A”演训。此次演训的实际规模,在近年来大陆为震慑“台独”分裂势力而进行的演习中并不算是最大,但其宣传声势比较突出。这其实并不意外。

因为近年来我军对“台独”斗争中似乎更强调震慑效果、宣传效果和对岛内政治形势潜在的影响,换言之就是更多将演习作为一种斗争工具。相对而言,这些演习的实际练兵备战效果并不是第一考量。

那么与其解读此次演训中要港封控迫使前往台湾的液化天然气船不敢进港,或者东部战区箱式远程火箭炮的实弹射击等内容,我们不妨更多地考虑一下,如果我们要真正为“当那一天到来”做准备,应该组织一场什么样的演习。

首先我们要清楚,当代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有很多内容在和平时期的军事演习中,是很难得到实际演练的。以下所说也仅是举例。

回顾2022年俄罗斯针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第一阶段,与其说俄军是被乌军打垮的,不如说是自己把自己给跑跨了。

由于冷战结束后多年的军备和战备的松弛,以及2012年以来俄军军改重前沿、轻后方的种种改革措施,使得当时的俄军实际上并不具备进行同步大规模军事调动的准备,其后勤支援能力不足以同步支持五路大军齐头并进,长驱直入。

结果就是,只有南部的俄军集群得以部分实现预定计划,到达战役初期指定的推进位置,而北方集群的重型装甲部队在只带少量伴随式燃油保障的前提下,就开始进行长距离穿插行动,最终只有少量先遣队按计划完成从南到北贯通乌克兰境内的任务,与南方集群部队实现会合,但其身后的大部队却在穿插过程中自己把自己跑散了、跑丢了、跑崩溃了。

显然,俄军在和平时期的演练中,从未进行过类似情况的准备,他们的后勤系统从冷战结束后就从未认真为长驱直入的大规模机械化战争做准备。实际上,直到今天,俄军的后勤系统也很难说做好了支持数十万人的庞大军队长驱直入几百公里的准备。

相比之下,我军对于后勤系统的重视从未放松,如今也针对性设计了大量可能的统一行动的后勤支持预案,也举行过多次的验证性演习。在近年来还进一步扩大了演练的范围,与东南沿海省份地方上的配合等也已经纳入了考虑范围。


但是由于渡海登陆作战本身是最复杂的作战形式,甚至统筹学就是从诺曼底登陆行动中创立出来的。我们如今要组织的行动与诺曼底相比,仅就渡海登陆这一部分,复杂程度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我军对台行动也需要涉及跨多个战区、多军兵种,调动多个集团军同步行动。尽管整个行动的预案是完整的,计划是完善的,但当需要真正执行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各个单位各自演练,各自计划中所没有预见到的协同问题。因此在最终真正开始行动前,很可能需要展开一次“合练”。

而这样的合练规模显然是不可能小的,也不可能通过除了实际进行部队调动和动员之外的方式来替代,那么这样的演习一旦进行,就必然会被外界观察到。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目前进行的相对小规模但大张旗鼓的演习,客观上能够为一次“大合练”做某种程度的准备。

此外,这样的大规模行动还有大量的细节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空军方面,可以说我军的空军部队是各军种中平战转换相对快速的。但考虑到战时需要的出动规模,与和平时期仍然存在巨大的区别。

参考海湾战争第一日,联军空军出动超过1000架次的先例,我军在对台作战中很可能需要出动的架次还要超过这个数字,而到目前为止,我军还很少有如此高强度行动的演练。

当然我军也曾在此前的行动中,展示过战斗机部队100%可用率的惊人先例,对西南某国空军产生了延续至今的震撼效果,但是那仅仅涉及不到一百架战斗机,与对台作战实际需要的规模还不能相提并论,而组织如此大规模的空中战役,与我军目前的年度演习相比也要大上多倍。

而且,我们设想的现代战争的本质特点,是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和远程武器进行火力打击,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进行过类似的实弹演练。

这让我想起一件陈年旧事:1979年对越作战前,我空军部队使用手中的“霹雳-2”导弹进行了实弹打靶,但未能命中,部队和厂家为了责任归属问题发生争议,最终空军抽调全军数十枚导弹进行集中实弹打靶,最终无一命中,证实了导弹设计制造上确实存在缺陷。

尽管这件事其实是“批林批孔,批你姥姥”的故事了,我军今天大部分武器弹药都在多年服役中经历了大规模的实弹打靶验证,并且每年进行抽检验证,再加上近年来也通过国际军火贸易得到了大规模的实战验证,其中部分还根据实战经验进行了改进。但今天我军的新武器新装备中,仍有一部分关键装备确实未经大规模实弹验证,很可能在真正投入实战前,也需要进行一次接近实战条件的验证。

因为有很多问题真的就只能在实战条件下才能得到验证,比如众所周知,我军近年来使用西北大漠里的陆上行舟设施对某型弹药进行了验证,但是如果针对的目标不是沙漠里的模拟靶车,而是海上低速航行、无线电静默的靶船,效果是否还能如此理想,在实际实验之前还是不能说放心的。


同样,目前我军火箭军、陆军火箭炮部队所配备的武器,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规模同步发射时,是否能够保持与靶场上单发射击相同的精准度,也需要验证。迄今为止,我军空降兵也尚未进行过实际的大规模敌后空降,或者近似实战条件下对夺取敌方机场上的突击机降演练。

同样的问题还有很多,航母舰载机部队、直升机空中突击部队等等我军近年来新的作战力量,也尚未进行过在近似实战条件下的大规模合练。

上面提到的这些,在我们真正的统一行动之前,都只能算是挂一漏万,但至少来说,如果我们要真正做好准备,最好还是进行一次或者几次,真正的“全要素彩排”。

至于演练地点,我倒是想起了我军历史上曾经进行的几次大演习:1955年的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1981年的华北大演习,都是在我国北方地区进行的。如果我们现在要进行演习,或许可以再进行一次辽东半岛演习,只不过从当年的抗登陆演习,变成登陆演习嘛。正好可以让承担战略预备队任务的中部战区部队来扮演“蓝军”,对我们的全盘作战计划和各方面的技术能力进行对抗性前提下的全面验证。

当然了,这样的演习必然也是牵一发动全身,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恐怕也不亚于当年的西方-81演习。

当然了,上面说的这些,仅仅是出于现实需求而进行的一些推论,不表示已经听到了任何消息或者证实任何其他猜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但我相信,人民解放军为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的准备工作一定会继续,“台独”势力的任何企图一定会最终被完全、彻底地粉碎。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