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一个人要选择非虚构写作,Ta相信自己能够描述出自我的感知,而自我的感知又带出真实的力量。

在中文世界,非虚构已经摆脱了媒体化写作的笼罩,开始有自己的声音。文学的声音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而文学里面也有非虚构的声音。

上个月,三明治非虚构短故事的导师分享,旅行作家刘子超觉得自己的写作,也处在一个从媒体写作"解毒"的过程。

他说:"媒体对一个作家的影响其实是两方面的,我觉得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好的一面,就是在刚开始写作,或者说刚从学校出来,然后进入媒体行业,头几年的经验是很好的,因为它比任何其他类型的工作都更能让你迅速接触这个社会。不好的一面,它的毒性也是巨大的,一旦你适应了媒体写作的方式,它其实是在一种相对比较短的篇幅里讲一个故事,而且要把那个故事讲得符合逻辑,或者说赋予它一种意义。在很多程度上你做这件事的时候,就会把这个世界给简化了,我觉得这种世界观或者这种方法。其实是有一定问题,特别是当你转换成作家的时候,我觉得作家特别是长篇幅,一本书体量的作家,他往往是需要恢复世界的复杂性。"

刘子超摆脱了媒体的选题式写作方式。他在上路的时候,把自己投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相信故事自然会发生。至于是什么样的故事,就是一种随机或者偶然,他觉得这也是旅行写作最有趣的一点,因为无法预料。他在旅行中带上一个本子,每天回到旅馆记一点细节。碰到的人物的神态、肢体语言或者说面部表情,这些细节是很容易忘记的。但它们又是写作中质感、丰富性和可读性的来源。这些小细节,就像在一片海域留下一些浮标,然后当写作者开始写的时候,就又回到了这片海域,根据那些浮标的位置,再回想当时的海面的风浪。

他认为旅行写作的结构本身就是很简单的,从出发的地方到结束的地方,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经典的结构了。像《奥德赛》,写的就是奥德赛在希腊这个海域上漂泊十年的故事。旅行写作就是先把这种写作当成给朋友讲故事,或者给朋友写信。这个时候会想到讲哪些细节,对方会觉得有意思。怎么把这种感觉带入进去?这样可能就有助于作者判断哪些东西是有意思的。新手写作者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自己,不知道是写给谁的,就会找不到那种讲故事的姿态或者口吻。

我们持续邀请中文领域出色的非虚构写作者来为非虚构新人作者提供养料。本月我们将邀请非虚构作家,《贫穷的质感》一书作者王梆,为报名本月非虚构短故事写作的学员分享。


王梆

短篇小说集《假装在西贡》入围亚洲周刊2022年十大小说;电影剧作《梦笼》获2011年纽约NYIFF独立电影节最佳剧情片奖。为单读创作的非虚构”英国观察”系列,入围2018和2022年《收获》文学排行榜,第四届华语青年作家奖,深港书评2022十大好书,豆瓣2022年度社会纪实类图书等。2021年开始用英文写作,入选英国国家写作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Writing)才华扶梯项目前十(Escalator talent development programme)。2024年英文小说获Curtis Brown and C&W Agencies Breakthrough奖学金。

如果你想进入专业的非虚构写作领域,写出自己的非虚构故事,请参加四月非虚构短故事项目。

其他编辑导师


李梓新

三明治创始人,有20年传媒经验。2024年以优等学位(Distinction)毕业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UEA)创意非虚构写作硕士专业(MA Creative Non Fiction)。著有《灾难如何报道》《民主是个技术活儿》等书,Newsletter。现在进行潮汕题材的非虚构中英文写作。


渡水崖

三明治驻京编辑,出版项目负责人,曾任凤凰网文化编辑。访谈作品参与出版《我只在意人存在的样子》。对所有角落里的人感兴趣,关心他们的基本生存法和未被述说的个人史。当下的写作是一种历史存档。

主要作品:


chensi

三明治专栏作者,坚持非虚构写作八年,出版个人作品集《世界上所有的早晨之光》。中国人民大学学士,巴黎索邦大学硕士,辅修法国近现代史和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在欧洲长居十来年之后搬到南洋。目前正在线下辅导儿童创意写作,筹备在清迈和巴厘岛创办自己的疗愈写作营。因为一直在游荡,所以擅长捕捉那些流离失所之人的故事;也相信这是自己的使命:写下他们的故事,让他们被世界看见。

主要作品:


邱不苑

非虚构作者、青年研究者、舞者、绘本译者、前媒体人。

英国剑桥大学教育系全奖博士生,关注身体、情感与教育,创办身体·舞动·写作工作坊。曾任《南方人物周刊》资深记者,在多家媒体发表非虚构作品近百篇。翻译出版绘本《爷爷有个魔法指南针》等。新书《剑桥一年:关于爱与拥抱的自我民族志》预计于今年出版面世。用舞蹈和文字与世界打交道。

电子版作品集见链接。


朱静远野

双语写作者,创意写作导师,现居英国爱丁堡。拥有爱丁堡大学比较文学与格拉斯哥大学创意写作优等学位。现为UNESCO联合国爱丁堡文学之城Mary Ratcliff Writer’s Room驻留作家,英国The NewBridge Project艺术家培养项目驻留艺术家。曾于2019年作为访问作家到美国爱荷华作家工作坊(Iowa Writer’s Workshop)学习。主持并参与多场国际文学活动,包括在Creative Conversations中与著名作家郭小橹深度对谈。作品入围John Byrne奖提名,并被BBC广播电台特约报道。


那么我们邀请你加入短故事。因为在短故事写作学院不仅仅是写作,还有我们的相同的和不同的身份标签共同形成的讨论和反思,也是认识写作导师、来自全球各地的中文写作者的机会,更是一种个人探寻。

4月短故事班,16号-29号,书写只属于你的故事。



“短故事Life Writing学院”

4月报名中!

报名方式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小程序




虚构 Fiction

  • (第一期 3.6-20,之后每月开展)

  • (English)(每月)

  • 大师工作坊

  • (中/英 upcoming 2025/07)

  • (English, upcoming 2025/05)

  • 类型小说

  • (upcoming 2025/03)

  • Feminism/Sex in Fiction Writing (English, upcoming 2025/04)

非虚构 Non-Fiction

  • (每月16-30号)

  • (English,每月)

  • (English, Mar- Jun/ 2025)

剧本 ScriptWriting

  • (首期结课于 2025/01,upcoming 2025/09

诗歌 Poetry

  • 里所诗歌工作坊(upcoming,2025/05)

  • (2023)

每日书 Daily Writing Community

  • (4月)

  • (4月)

  • 共写班(每月)

  • 自由书写班(每月)

  • 英文班(每季度一次)

线下活动 In-Person Events

  • 写作聚会(北京/上海)不定期举行

  • 在地写作 Writing Retreat

  • (2017 上海)

出版 Publishing

  • 出版作品 Published works

  • 文学经纪Literature Agency

  • 合作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未读、天津人民出版社、微信读书……

  • 新书阅读New Titles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