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白城市司法局将紧盯阻碍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影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障碍、发展最紧迫和群众急难愁盼的事项,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创新法律服务方式,搭建丰富有效载体,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城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关键词:服务
积极开展三类重点服务,描绘司法蓝服务底色。
重点领域服务
加大助企服务力度,主动回应企业高质量发展法治需求,为全市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和亟需法律帮助的企业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开展企业“线上+线下”法治体检100次,通过贴心“小”服务,避免企业“大”损失。
重点部门服务
对全市重点执法部门和“两无一需”部门(无法治经费拨付、无法律专业人员、需法律服务)提供精细的法律服务,确保全市政府部门法律顾问覆盖率达到95%以上,切实提升政府依法执政水平。
重点人群服务
将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农民工、妇女等弱势群体列为重点服务对象,开通“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通道,为其提供加急服务、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等精心的法律服务。
关键词:创建
全域推进“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创建和“500米法律援助服务圈”创建,持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先锋岗”铺设密度和辐射面积,加强“法律服务云超市”提档升级、宣传使用和社会延伸,为人民群众提供“线上+线下”的综合性法律服务。全域法律服务先锋岗布设数量突破10000个,实现“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与“500米法律援助服务圈”双圈融合,圈出百姓幸福感,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由“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
关键词:提升
积极开展案件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公共法律服务行业案件办理质量。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各自特点,针对性制定案件评查标准、工作计划、评查范围、评查方式。同时,采取随机抽样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抽取案件进行评查。评查比例不低于案件总数的20%,确保评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对在评查中发现的问题案件,责令限期整改,并将案件评查结果与年度考核、诚信等级评定紧密挂钩,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从整体上提升公共法律服务队伍案件办理水平,推动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管理
积极推进机构规范管理行动,不断加强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所等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开展机构年度检查等方式,全面检查机构资质条件、执业行为、内部管理、业务开展、社会评价等情况。同时建立机构等级评定制度,综合服务质量、业务规模、内部管理等多维度指标,开展星级机构等级评定工作(星级机构比例不超过机构总数的10%),营造机构间“赛马”氛围,激励机构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关键词:拓展
积极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拓展行动,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公益属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量化公益服务指标,明确律师每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不少于2件或者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时长不少于50小时。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简化申请程序,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完善公证、司法鉴定业务服务,为特殊群体提供“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通道,开展“公证心贴心”“司法鉴定解民忧”等便民活动,提供加急服务、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等便利服务。
关键词:铸魂
积极开展党建引领铸魂行动,全面加强法律服务领域党组织建设与党员管理。对尚未建立党组织的法律服务机构全面摸底,推动党组织有效覆盖,最终实现全覆盖。建立健全党组织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党组织间交流合作与共建活动。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的集中党性教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红色基地参观等强化队伍政治意识与责任担当。创新“三会一课”形式,利用互联网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新模式,打破时空限制,确保党员及时参加组织生活。设立党员先锋岗,按照政治素养、专业能力、服务态度、责任意识等多维度高标准选拔成员,在办理重大疑难案件、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全面提升法律服务领域党建工作水平,推动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
来源:白城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