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中共党员,广西华尚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柳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柳州市普法讲师团讲师,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广西民族大学“华尚律师黄华奖学金”的创立人。担任广西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柳州日报社、柳州市广播电视台、武警某支队、柳州市第十二中学、柳州市龙城中学、柳州市景行小学、柳州市柳江区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及各镇人民政府等多家单位的常年法律顾问;担任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创业导师、来宾市警察协会法律服务站负责人。曾荣获“中国律师制度恢复三十周年律师行业突出贡献奖”“柳州市十大慈善人物”“柳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柳州市十大来柳创业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多次荣获“广西优秀律师”“柳州市十佳律师”“柳州市优秀律师”“柳州市先进律师”“柳州市律师行业优秀党务工作者”“柳州市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凭借着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劲与韧劲,从国企分流下岗失业,到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兵败沙场,再到全国司法考试过关斩将,黄华完成了从下岗失业青年向杰出创业青年的逆袭蜕变。

逆风翻盘的律师之路

2002年5月的柳州初夏,蝉鸣未起,草木翠阴,黄华在家里的老电话机旁双手紧紧地握着电话听筒,随着电话里传来的司法考试成绩一字一字传入耳朵,黄华双手颤抖,心头汹涌澎湃,泪水和汗水瞬间交织在一起滴答在发黄的电话键盘上。这个曾在柳工名企失业的青年,通过无数道练习题和无数次的废寝忘食斩获了全国司法考试柳州考区最高分。回头望着书房里那些早已被翻烂的堆积如山的考试复习资料,他想起了大学时代的恩师龚明光教授寄来的明信片:“‘不能’这个词,只在愚人的字典里才有。”

时间倒回到1996年,作为广西民族学院政治系(现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优秀毕业生的黄华,本可选择稳定的党政机关体制内工作,却毅然选择进入国有企业党委宣传部工作。而命运的坎坷给了意气风发的黄华当头一棒,在千禧年到来之时,他陡然面临着公司部门裁撤、母亲患病、儿子诞生三重压力,陷入了人生低谷。这个年轻人不得不在律师事务所兼职与各种家教兼职中来回奔波,在逆境中顽强拼搏。



“我要参加司法考试,成为一名专业律师!”黄华目光炯炯的眼神,折射出了前路的微光,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踏上这条律师之路。

“我难,你也难,坚忍不拔,看谁笑到最后”——贴在墙上的手写对联,成为他备考的精神图腾。在两年的备考时间里,黄华把观看《今日说法》当作唯一的娱乐活动,日复一日、发愤忘食地埋在书堆里啃着枯燥的法律条文。最终,黄华在2002年一举夺得了首届国家司法考试柳州考区状元。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他完成了涅槃,从此开始了新的人生轨迹。

精益求精的律政工匠

“律师是一个以法律条文为雕刻刀的工匠”,在华尚律师事务所主任办公室,黄华向笔者展示早年的案卷笔记。泛黄的纸页上,不同颜色的批注层层叠叠,记录着他从实习期的青涩,到如今处理亿元标的案件的从容。“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精益求精,这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如果说我的起步是因锲而不舍,那么精益求精的精神则助我腾飞。”正式成为律师后,黄华不断闯关,不断突破,在办案中严谨细致磨练内功,在工作中精益求精锻造品牌。

2007年7月,黄华接手1997年1月成立的民鑫律师事务所,并更名为华尚律师事务所。黄华的律师人生从此逆风翱翔,华尚这一律师事务所品牌也随之迎来旭日东升。



2007年创办华尚律师事务所时,黄华在办公室装修现场亲自调试每间办公室的灯光角度,他说:“法律人需要清晰的思维环境。”他追求极致的态度贯穿着所有业务领域,他要求团队每个案件必须制作“法律关系三维图”,用可视化方式穷尽所有法律路径,刻苦钻研所有的案件细节。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2008年,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他选择了重返大学母校,继续攻读法律硕士学位,很多人都对他这个决定感到困惑。“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终生学习。”黄华对此回答道。


学业精进与事业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黄华终身的追求。“攻读法律博士学位不是镀金,是要解开‘中国式法律实践’的方程式。”2018年,四十多岁的黄华重返校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攻读在职博士学位,他将多年的少数民族地区律师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创新性地提出“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合规本土化模型”理论,这项研究成果后来被写入广西营商环境白皮书,为进一步优化广西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饮水思源的赤子情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黄华不仅仅是一名律师,更是一个知恩图报、心系家国的慈善人士。2009年,他在母校广西民族大学以个人名义设立“华尚律师黄华奖学金”,成为广西以律师个人名义命名设立奖学金第一人,十几年间已先后向两百多名优秀大学生颁发了奖学金,鼓励优秀人才努力建设广西,回报祖国。每位获奖者都会收到黄华主任亲笔信:“法治大厦需要每块砖都方正,愿你们成为有温度的法律人。”


以此同时,华尚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广西民族大学教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大学生提供见习与实习的平台。不少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加入华尚从事律师职业。华尚律师事务所真正做到了既捐“资”又献“智”,为高校人才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2年5月18日,黄华向广西民族大学捐赠一棵“万紫千红”树,那葱郁繁茂的枝叶和殷红满枝的果实象征着一种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精彩绽放的生命力,是自然之美的绝佳代表。



站在事务所28周年照片墙前,黄华抚摸着当初的开业合影照:“持正念,走正道,做正事,得正果。华尚律师事务所要做法治长河里的摆渡人,而不是急流中的淘金客。”落地窗外,悠悠柳江水向东流淌,倒映着这位法律工匠继续跋涉的身影。

黄华内心始终有两个朴素的观念:一是挣钱虽好,但一定要挣良心钱,正所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黄华及其团队一直在沿着这个观念往前发展。华尚律师团队竭尽所能对待每一位客户,为他们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法律服务。二是秉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理念,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尽可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个观念促成了华尚律师事务所的一大亮点:华尚律师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热衷于公益事业,比如在《柳州晚报》开设《律师说法》法律专栏,发表“以案说法”文章两千多篇,为广大市民普及法律知识;深入学校和部队,为学校师生和部队官兵举办法律讲座两千多次;与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先后在解放军某部、武警某支队、柳州铁路运输法院、柳州市柳江区人民检察院、柳州市柳江区人民法院、柳州市第二看守所、广西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等单位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并指派律师在法律援助工作站值班,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等等。公益事业早已成为华尚律师事务所的一张赫赫有名的名片,深受社会公众的好评。





精益求精显其“华”,饮水思源方为“尚”,这是黄华创办华尚律师事务所的理念。如今的华尚律师事务所,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广西设立分所最多的律师事务所之一,在来宾、百色、柳城、柳江、象州、平果等地设立分所,且总所及分所办公室均由黄华独资购买,面积近4000平方米,仅总部办公面积就达到2018平方米。黄华接手民鑫律师事务所时,仅有三名律师;如今,华尚律师事务所已拥有执业律师、实习律师、律师助理、行政人员、高级顾问等各类人才一百多人,业界口碑良好,曾荣获司法部颁发“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多次荣获“广西优秀律师事务所”“柳州市十佳律师事务所”“柳州市优秀律师事务所”“柳州市先进律师事务所”等称号,成为律师行业标杆。

“坚持党的领导,把握律师工作正确方向”。华尚律师事务所十分重视党建工作,坚持党建引领所建。华尚律师事务所党支部成立于2011年1月,目前拥有党员20余名,被中共柳州市委组织部、柳州市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授予“五星级党组织”,并多次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弹指一挥间,华尚律师事务所从民鑫律师事务所追溯到现在,已走过了28年的历史。作为掌门人,黄华有诸多心得,他经常与同事一起分享,尤其是和年轻人。黄华说,20多年来,在他走过最初的艰难之后,内心中法律理想的种子,确实已经生根发芽成长起来了。



黄华对人生有三大感悟。第一是勤奋,自己不算聪明,但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第二是和善,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互相之间的善意能够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不管是和家人、朋友、合作者。第三是坚守,坚守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要树立并追求自己的志向,不为名利所惑,有敬畏,守底线,就不会犯错,也能确保团队不误入歧途。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黄华除了有热爱阅读的习惯外,亦善于结交优秀的朋友。黄华说,“有思想、朋友陪伴的生命,是不会太枯燥的”。


岁月如歌,初心永恒。作为一名已有23年“律龄”的老律师,黄华始终对标对表新时代法治建设对律师工作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特有的坚守与勇毅,带领全体华尚人不断迭代新质战斗力,以实际行动持续诠释人民律师的忠诚和担当,努力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华尚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