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花钱 吾道鼠藏品

3、朝廷本身的政治操弄

其实上述文中所说的“屈原庙,在归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洁侯。永康军李冰庙,已封广济王,近乃封灵应公”,其真正的要害,是朝廷自身的不按常理出牌的政治操弄。

按照常理,对于神灵的敕封,要么按照先侯爵,再公爵,再王爵的路子晋升,要么按照先真人后真君的朝廷神封路子晋升,但是,宋廷为了政治操弄,完全逆反常理,比如自己去将自己封了广济王的李冰,贬为了灵应公。之后又晋升为王,等于是朝廷谪贬了一个神仙,之后又恢复了其爵位。敕封的无序与反复无常。你让本来接受效应就滞后的地方社会如何不造成传播上的极大混乱呢?

按照《宋会要辑稿》记载,李冰自北宋开宝七年封“广济王”,到了徽宗大观二年(1108)被降爵为“灵应公”,直到政和三年(1113),李冰才回到王爵,得封“英惠王”。这完全都是北宋朝廷的正式敕封,按照民间常理,完全颠颠倒倒,没有体统。在社会层面则是纯粹的低级错误。

加上在五代时,李冰曾被“封大安王,又封应圣灵感王”。你朝廷本身前后颠倒无序,加上前朝封号,民间尊称、宗教神封的互相交错糅杂,所以,连严肃的宋史编撰班子,都被搞晕了。

所以,政和元年(1111),秘书监何志同上书说及的李冰敕封出现的诸州祠庙多有封爵未正之处,其实也正是批评朝政。

李冰是如此,李冰的次子二郎神又何尝不是如此。

你看,五代十国前后蜀时期,二郎神在川地号为护国灵应王。北宋太祖开宝七年朝廷将二郎神的王号给削去剥夺。而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二郎神重新获得神号,爵位为侯爵灵惠侯。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内降劄子本拟封二郎神为“灵惠应感真君”。但最后没封成真君,最后在七月六日特封的“灵惠应感公”。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加封“昭惠灵显王”。徽宗政和八年(1118),宋徽宗將二郎神“昭惠灵显王”改为“昭惠灵显真人”。南宋建炎四年(1130),任川陕宣抚处置使的张浚奏请將二郎神从真人改回“昭惠灵显王”。南宋绍兴六年(1136)宋廷加二郎神“威济”二字,绍兴二十七年(1157)封二郎神为“英烈昭惠显灵威济王”。

可见,作为社会受众,一会儿印象中二郎神是大王,一会儿新朝建立,又不许称王,本来皇上要封他真君,可是朝臣又不让,最后成了侯爷,不久侯爷又变成了王爷,到了徽宗时候,王爷又变成了真人,到了南宋高宗时候,真人又变回了王爷。这个乱劲!





福神背二郎花钱 胡坚藏品榜题“二郎”花钱 泉水阁藏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