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三月初六,寒食节。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寒食节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存在。它曾是我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也是唯一一个以饮食命名的传统节日。但在时代的演变中,却与上巳节一起,成为了清明节的“附属品”,逐渐被遗忘。
它甚至都没有自己固定的日期,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清明节的前一二日,便是寒食之期。很多人认为,寒食只是清明节的前奏,但它背后所代表的意义,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寒食节的起源
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流传最广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独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下令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屈,抱树焚身。为了纪念他,晋文公便下令在介子推忌日这天禁火寒食,由此形成了寒食节。
不过,关于寒食节的起源还有其他说法,认为寒食节应该远早于春秋战国时代,来自于古老的“改火”“禁火”仪式。古时候人们取火既费时又费力,为了日常用火之便,人们会保存火种。初春天气干燥,很容易引发火灾。此时,古人会举行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火,叫做“改火”。
而寒食节的出现,可能是这些习俗与纪念介子推的故事相结合的结果。
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什么关系?
寒食节和清明节原本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隋唐时期,寒食节活动项目与普及范围空前极盛,几乎可以称之为汉民族的春日运动会。因寒食节活动内容多,节令时间又与清明接近,再加上上巳节,这一时期的寒食节俨然是个“小长假”。据《唐会要》,在大历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朝廷有敕令:“自今以后,寒食同清明,休假五日。”到贞元六年(790年),假日加到七天。
晚唐、宋代以后,禁火食冷之俗转衰,“清明”之称渐多。明清时期,“清明”之称多于“寒食”,逐渐成取代后者之势。到现代,大多数地方的百姓只知“清明节”,不知道“寒食节”之名了。但还有少数地方仍有禁火或食冷之俗,如山西、山东的一些地区。
寒食节并入清明节后,许多习俗如禁火、寒食、扫墓、戴柳等也被清明节继承,成为这一节日的重要活动内容。再加之融合上巳节踏青春游的习俗,宋元时期,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其必不可少的大节地位。岁月嬗递,清明节大体风俗没有改变,最终形成如今我们熟知的清明节。
寒食节的习俗
禁火、吃冷食
寒食节不能起火,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苏轼的《望江南 超然台作》中“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
祭祀祖先
祭祀扫墓是寒食节的主要内容。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到了唐代,寒食扫墓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
寒食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踏青郊游
寒食节,正值春天,天朗气清,春和景明,是踏青游玩的好时节。
蹴鞠、荡秋千、踏青、咏诗,在这一天,古人尽享春日风光。此时的热烈欢快不输清明和上巳。王维曾作诗咏叹: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寒食节,吃三样
寒食粥
简单来说,在寒食节前一天熬煮的粥,都可以称为“寒食粥”。粥品也种类繁多,人们较常食用的,比如:大米粥,杂粮粥,大麦粥,梅花粥,杨花粥,桃花粥等。
寒食面
寒食面,一般都是用荞麦面条做成。
因为面要前一天煮好,到第二天再淋上冷的酱料直接吃,这就要求面要经久耐放。荞麦生长在高寒之地,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等营养元素。常吃荞麦面,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有效控制血脂和体重,堪称减肥利器。
青精饭
青精饭,又称乌米饭,是江苏地区的特色点心,也是寒食节常吃的食物之一。
青精饭相传为道家所创。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中有这样的记载:“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在江苏宜兴、溧阳、金坛,南京和皖南一带农村,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有许多人家会用乌饭树叶来煮乌米饭。饭熟后颜色青绿,气味清香。
寒食节诗词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
唐·杜甫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寒食日作》
唐·温庭筠
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
彩索平时墙婉娩,轻球落处晚寥梢。
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
自有玉楼春意在,不能骑马度烟郊。
《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唐·韦庄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
卷帘直出画堂前。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
含嚬不语恨春残。
《寒食书事》
宋·赵鼎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竟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你对寒食节还有哪些了解呢?
你知道哪些有趣的习俗呢?
快来留言分享吧!
今晚(4月3日)19:30
《2025清明奇妙游》
河南卫视、大象新闻
全网播出
记得来看哦!
图文综合自诗词世界、国家人文历史、哲科园、央视新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视觉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