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烟草发展的百年历程中,不少香烟品牌曾风靡一时,却因时代变迁、政策调整或市场竞争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1. 芒果香烟
别看名字像水果糖,这款烟与芒果毫无关系,反而是上世纪60年代的“国民口粮”。当时物资匮乏,几毛钱一包的芒果烟因价格亲民成为街头巷尾的抢手货,销量一度登顶全国。
2. 经济烟
作为史上最便宜的香烟之一,经济烟一包仅需8分钱,堪称“穷人的快乐源泉”。兜里揣着几分钱的小年轻,常在小卖部豪气买下一整包,蹲在墙角吞云吐雾。老烟民戏称:“现在的烟贵了,味道却不如当年这八分钱的货!”。
3. 金丝猴香烟
陕西烟厂1958年为对标中华烟,以珍稀动物“金丝猴”命名推出这款香烟。其滤嘴清香独特,包装上的金丝猴图案栩栩如生,一度成为西北地区的硬通货。
然而,因品牌战略调整,金丝猴烟最终被其他大牌吞并,如今只剩收藏家手中的烟标诉说着昔日辉煌。
4. 蝴蝶泉香烟
云南楚雄卷烟厂出品的蝴蝶泉,堪称香烟界的艺术品。烟盒以水墨山水为底,两只蝴蝶翩然起舞,行楷书写的“蝴蝶泉”三字尽显雅致。上世纪90年代,能掏出一包蝴蝶泉待客,绝对倍儿有面子。尽管价格高达2元(当时属高价),仍被老烟民赞为“抽一口。
5. 大鸡香烟
山东大鸡烟厂诞生于1942年,表面生产香烟,实则为抗日地下情报站!烟厂工人白天卷烟草,夜晚传递密报,堪称“最硬核的香烟品牌”。
6. 邙山香烟
河南邙山烟以一毛钱一包的价格横扫农村市场,但味道却“辣得灵魂出窍”。农民们干完农活抽上一根,称其“提神堪比辣椒配白酒”,而城里人则避之不及。这款“便宜没好货”的代表作,如今连河南本地都难觅踪影,只剩老一辈念叨:“那味儿,够劲儿!”
7. 宇宙牌香烟
1984年春晚,马季一段《宇宙牌香烟》的相声,让这个虚构品牌火遍全国。观众误以为真,疯狂搜寻,烟厂趁机推出实体版宇宙牌,销量瞬间爆炸。这场“跨界营销”堪称教科书级别,可惜热度退去后,宇宙牌烟也如流星般消失,只留下春晚梗供人回味。
8. 味美思(5支装)
这款雪茄外包装神似巧克力,名字更让人联想到甜品,实则是“暗黑系烟草”。每盒仅5支,点燃后混合香料味扑鼻,抽起来“像在嚼中药”。
9. 劳动牌香烟
原名“大刀牌”的它,新中国成立后为贴合时代精神改名“劳动”。烟盒上的工人抡锤图案充满干劲,价格低廉到“抽一包不如买斤米”。尽管品质粗糙,却因名字够“红”成为老一辈的怀旧符号,如今只能在老照片里一睹风采。
10. 刘三姐香烟
以壮族歌仙“刘三姐”命名的这款烟,包装华丽如戏曲海报,烟民戏称“抽一口就能对山歌”。可惜生不逢时,恰逢控烟政策收紧,加上地域限制,尚未唱响全国便悄然退场,只剩烟标上的刘三姐依然笑靥如花。
11. 月兔
月兔烟价格仅3元,却被吐槽“抽完苦过黄连”。有老烟民调侃:“这烟适合失恋时抽,苦味配心事,绝了!”尽管性价比高,却因口感劝退大批消费者,最终沦为小众试验品。
12. 五牛(硬金)
烟盒上一头金光闪闪的牛,寓意“五牛送福”,实际味道却平淡无奇。三块钱一包的价格让它成为农民工的“吉祥物”,抽完烟盒还能当扑克牌垫桌脚。如今,这款“靠颜值吃饭”的烟早已退出江湖,只剩收藏家感叹:“牛还在,烟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