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鄠邑区柳泉桃花节现场,繁花似锦、游人如织。热闹的舞台周围,上百名群众紧紧围聚,目光牢牢锁定在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戏”上。与传统表演不同,这场演出的主角是鄠邑法院执行局的干警们,他们带来的不是普通的文艺节目,而是一部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普法小品,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拒执罪)的法律知识以接地气的方式呈现给大众,成为桃花节期间一道独特的“法治风景线”。

田间地头演绎“老赖现形记” 方言普法笑料与警示并存


舞台上,干警们用充满生活气息的方言,将被执行人“谭大飞”为逃避债务,耍尽小聪明,偷偷用媳妇支付宝转账转移财产的情节演绎得活灵活现。随着剧情推进,法院执行干警凭借细致侦查与果断行动,成功识破其诡计,将“谭大飞”现场“逮个正着”。这一精彩桥段让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大家在阵阵笑声中,深刻认识到了“老赖”行为的可笑与法律后果的严重。“哎哟喂,你看这‘谭大飞’,想躲债结果把自己坑了,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一位大爷笑着对身旁的人说道。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群众对拒执罪的认识更加直观、深刻。

互动问答送“法”礼 乡亲抢答成“法律明白人”

小品表演结束后,现场热度不减。法院干警们顺势在舞台下摆起“普法摊”,开展互动问答活动。他们结合小品情节,抛出一系列与拒执罪相关的问题:“哪些行为算拒执罪?”“发现老赖隐匿财产咋举报?”话音刚落,台下的乡亲们纷纷踊跃举手,抢答声音此起彼伏,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村民张大爷抢答成功后,笑呵呵地分享自己的感受:“这可比发传单管用多啦!戏里演的那些隐匿财产、假离婚的事儿,咱村里还真有人干过。以后可不敢学!”


此外,干警们还选取了被执行人利用年迈老人拒绝腾退法院查封房产、阻碍执行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真实案例,进行深入的以案释法。详细讲解其中涉及的法律条款和执行程序,让不少观众恍然大悟,直呼“长见识”。通过这样的互动环节,法律知识不再是晦涩难懂的条文,而是化作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案例,走进了群众心里。

执行干警深入群众“唠家常” 现场普法答疑

鄠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阙宏志手持话筒,走进群众中间,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讲解拒执罪的法律后果。他语重心长地说:“乡亲们,法院执行就是要把判决书上的白纸黑字变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维护大家的合法权益。拒执罪可不是小事儿,一旦触碰,就得承担严重后果。” 阙宏志副局长还现场公布了执行举报电话,鼓励大家发现执行线索随时举报,共同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这一番真诚的交流,让群众对法院执行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村民刘大姐感慨道:“以前觉得法官总是坐在办公室里,今天一看,才知道他们得有‘火眼金睛’,和‘老赖’斗智斗勇,太不容易了!”周围的群众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现场响起一片对执行法官的理解与支持之声。大家一致表示,这样的普法形式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希望以后能多举办。

创新普法模式持续推广 法治种子播撒乡村大地

鄠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董刚表示,此次在桃花节上的普法活动只是一个开端,鄠邑法院将持续把“案例+文艺+互动”的创新普法模式推广到更多乡镇。“让执行故事‘走出’卷宗,用群众们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播撒法治种子,才能真正打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未来,鄠邑法院将继续探索多样化的普法途径,让法治的阳光照亮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不断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阙宏志 杜欣雨)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