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选跟我说,只考虑大公司,不想看小公司机会,大公司一定靠谱吗?
某拥有多家上市公司的医疗器械集团分批次优化员工,某美资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出的应届生offer全部毁约,还有某知名内资药企,一边优化,一边扩招。
与此同时,有些小公司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比如前段时间出圈的宇树科技,Deepseek(深度求索)等。
打工人真是不容易啊,万一是在试用期内赶上公司优化团队,那真是。。。
Gina想用投资的视角给大家参考,什么样的企业值得关注,公司是不是整体走上坡路的,企业的现金流是否充足,在行业中竞争力如何,这些用投资的理论及财务指标参考,都是有迹可循的。
一、“护城河”理论锁定强势公司:
如何评判一家公司的竞争力呢,美国投资家巴菲特老爷子提出的护城河理论就很有参考价值,通俗理解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排他性,这家公司的业务别的公司很难模仿跟超越。
比如巴菲特老爷子最喜欢的可口可乐,无论哪家公司做可乐,都取代不了可口可乐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这是品牌护城河。
又比如我们国内的公司,搅动汽车行业整体格局的比亚迪,新能源车企专利数量第一,这是专利护城河;像我一直用某个电信运营商的通信及网络,换起来比较麻烦,这是转换成本护城河。
大家面试的企业,优势可能没有这么明显,但是用这个思路去分析,相信对你求职是一个有意义的参考。
二、企业股东透露公司实力:
判断一家公司的前景如何,大股东的行为与公司的经营有着紧密的联系,我来正反各举一个例子,如果你有一家公司,现在市场上行情还不错,但是你自己心里清楚长远来看前景未必乐观,这样的话你会选择怎么做,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大股东会选择抛售手中的股票,把公司卖了,拿钱套现离场。
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高管,你对公司前景非常有信心,未来的利润分红会比较可观,老板让你认购公司的股份,你会怎么选择呢?2023年某CXO巨头大股东3次减持手中的股票,随后这家公司宣布发出的应届生offer,全部延期明年入职。
说结论,企业管理层有回购计划是加分项,警惕大股东频繁套现的公司。
对于非上市企业,首先了解一下公司创始人合伙人的实力,比如小米,雷总在创业之前已经是行业大佬了,跟着这样的创始人一起发展,大概率不会差,另外企业是否近期获得了融资,是否有知名的CV比如高瓴、红杉等参与,这些都是评估企业能活多久的关键参考信息。
三:深耕赛道强过多点开花
问大家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饭店的老板,生意很不错,赚了不少钱,你会如何扩大规模呢,你会选择在街上开洗浴中心,还是在街上开生鲜超市?洗浴中心是横向拓展业务版图,生鲜超市产品不只可以卖给客户,还可以给自己的饭店供货。
这对应了两种不同的经营思路:多元化经营与产业链整合,现代商业社会,想要成功的多元化经营是比较难的,在多元化经营上面翻车的企业比比皆是,最近某上市药企裁员数百人,据招股书显示,这家公司在房地产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而在研发品种上的进展却不如人意,上市品种比较单一,这样的企业,你愿意去吗?
我再拿比亚迪举例,它为什么可以成为行业的价格屠夫,除了汽车玻璃跟轮胎,上游零部件几乎什么都自己做,达到一定规模后,企业可以把制造成本压得很低,这样的企业在价格上自然就更有竞争力。
总结,警惕盲目多元化的公司,优选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公司,上市非上市公司均是如此。
四、资金是企业的硬实力
大家换工作往往最关心的是,企业的资金情况怎么样,比如你去一家公司面试,HR告诉你他们公司自有一层办公楼,是不是看着很不错,那如果买楼的钱是借来的呢?这就可以运用资产负债率来参考,简单解释就是一家公司的总资产,有多少是通过举债的方式获得的,如果一家公司在同行业内比较起来,举债比例比较高的话,那相应的它的风险就要更高些。
再比如短期偿债能力:2023年,某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债务总额高达10.19亿美元,而其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7.34亿美元,说明短期可以变现的资产已经偿还不了债务了,他们只能多批次优化员工,我们猎头看着都头疼。
如今的就业环境,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我们惊叹于一些高科技企业的飞速发展,同时在行业的变革中,渺小的个体也遭受着各种冲击,希望我的建议,能够给大家一些参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