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时代,曾仕强曾老说过,这次是周朝再现,封神榜也将会重新封神,这次也是众生灵性觉醒的时候,这个时代会诞生很多的修行之人,这些修行之人中,绝大多数是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也有年轻人。
说起曾仕强,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那个讲《易经》讲得特逗的老头。他1935年出生在福建漳州,后来跟着家人去了台湾,考进台湾师范大学学工业教育。之后他跑去美国、英国读书,拿了个博士学位。回台湾后,他在好几所大学教书,还当过兴国管理学院的校长。他研究《易经》出了名,还搞了个“中国式管理”,把老祖宗的智慧跟现代管理掺一块儿,挺实用。他的讲座和书特别火,因为他讲得接地气,像聊天一样,把复杂的东西说得你一听就懂。2018年他去世前还在忙着写书、录视频,推广传统文化,真是个停不下来的人。
曾仕强厉害的地方不只是学术,他能把《易经》这种高深的东西讲得跟日常生活挂钩。他说管理不是光管别人,先得管好自己,这叫“修己安人”。他讲课风格特幽默,偶尔还抖个包袱,听众老爱听了。他书卖得也好,成了不少人心里的“人生导师”。晚年他也没闲着,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点醒大家,直到走的那天。
“末法时代”这词儿听着挺神秘,其实是佛教里讲的,说白了就是佛法影响变弱、修行变难的时候。曾仕强拿这个词来形容现在:物质上啥都不缺,可精神上老觉得差点啥。科技发达了,人心却浮躁了,整天忙着刷手机、追热搜,内心的平静反而找不到了。他觉得,这时候正是灵性觉醒的好机会。
他说“周朝再现,封神榜重启”,不是真要回到古代,而是借了个比喻。周朝是个秩序重建的时代,《封神榜》里讲的是乱世后重新排座次的故事。曾仕强意思是,现在社会乱哄哄的,但乱到头了,就该有个新开始。灵性觉醒就像是每个人给自己“封神”,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他特别提到,这事儿正在三四十岁的中青年里发芽,也有年轻人跟着动起来。
为啥是这群人?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工作家庭都压着,忙得喘不过气,到了这岁数容易停下来想想:我这辈子到底图啥?年轻人呢,有的刚出校门就迷茫,觉得钱赚不到头,生活没意思。这两拨人,都在找答案,所以就容易被“灵性觉醒”这东西吸引。
曾仕强讲的灵性觉醒,不是让你上山当道士,而是从生活里找突破。比如有个38岁的设计师,叫阿明吧,他在公司天天加班,压力大到睡不着。后来他看了曾仕强的书,学着每天早上在阳台上坐半小时,啥也不干,就静静地想点事儿。慢慢地,他发现自己没那么焦虑了,工作效率还高了。还有个25岁的女孩小雅,大学毕业后不知道干啥好,刷到曾仕强的视频,试着写日记、冥想,半年下来,她觉得自己心里有底了,还跑去读书会跟人聊这些。
这不是啥玄幻故事,就是普通人小步子往前走。阿明后来跟客户吵架时,能稳住脾气,冷静应对,客户反倒对他刮目相看。小雅也在读书会里坚持分享,别人质疑她时,她没急也没怂,用行动搞了个公益活动,带动更多人参与。这些人没啥特别,就是你我身边那种,但他们开始觉醒了,生活就不一样了。
曾仕强说,这帮觉醒的人是社会正能量的源头。为啥?因为他们不光为自己活着,还能影响周围的人。一个平静的人,就像个小灯泡,能照亮一小片地方。多了这样的灯泡,整个社会就不那么乱了。
光觉醒还不够,得修行。曾仕强讲的修行,不是非得吃斋念佛,而是面对现实,把坏毛病改改,好习惯养养。比如阿明以前爱发火,现在学会忍一忍,换个角度看问题。小雅呢,遇到杠精不硬怼了,而是用行动证明自己想干的事儿有意义。
修行听着高大上,其实挺接地气。比如你开车被加塞儿,能不能少按两下喇叭?上班被老板批了,能不能不背后骂人?这都是修行。曾仕强觉得,末法时代要靠这些小改变翻盘。每个人管好自己,世界就没那么糟。他晚年常说:“人生就是修行,不光为自己,也为别人。”这话特实在,成了他留给后人的精神礼物。
曾仕强去世前一直在推这些想法,他的书和视频到现在还火着。他的预言听着有点悬,但细想想,不是没道理。现在社会确实乱,压力确实大,想找点精神寄托的人确实多。三四十岁的中青年挑大梁,年轻人也开始跟上,这趋势你说像不像他讲的“灵性觉醒”?
他走了,可思想没走。很多人还在看他的讲座,读他的书,从中找方向。末法时代听着吓人,但他说这是个机会——乱世出英雄,觉醒靠自己。甭管封神榜重不重启,每个人能把自己“封”成更好的自己,这时代就算有盼头了。
曾老预言目前已进入封神榜时代——周朝再现,各路英雄通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