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很多军阀的孩子多到连他们本人也认不清,但身为广西王的李宗仁则不然。
他的一生只有三段婚姻,而在这三段婚姻中,他只有一个儿子。虽然李宗仁对这个儿子百般宠爱,但儿子与他总有着隔阂。
因为母亲被抛弃后,儿子痛恨父亲,他立下誓言,要守护母亲一辈子。但最后,他却没能为父母任何一人送终。那么,在李宗仁长子身上,发生着怎样传奇的故事呢?
唯一长子
李宗仁长子名叫李幼邻,1919年,李宗仁率部队驻扎在广东省新会县。
在这里的两年多时间,日子过得颇为平静。妻子李秀文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两人闲来无事时,会到院子里种花种菜,战争的硝烟似乎远离了他们。
现在的很多资料都说,李幼邻出生于1919年,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很多学者们考证了李宗仁回忆录,按照时间算,李幼邻的出生应该在1920年初。
生产时,李宗仁一直守在产房外,直到产房内传出啼哭时,李宗仁才放下了心。得知母子平安,妻子生下的是个男孩后,他兴高采烈。
李幼邻生下当天,李宗仁便为儿子取好了名字,他说:我的字叫做德邻,他就叫幼邻吧,希望他能继承我的志向,更上一层楼。
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个叫李幼邻的孩子并没有像李宗仁一样沉迷于军事,反而走上了另一条发展之路。与父亲李宗仁唯一相同的一点是,他也长得瘦弱,脾气非常倔强。
民国时期,娶妾现象很是常见,像李宗仁这样的大人物,身边有三妻四妾也是很正常的。
李幼邻五岁时,李宗仁娶了女大学生郭德洁,母亲知道此事后有些不悦,但也无可奈何。公公婆婆怕李秀文受到冷落,便让她带着李幼邻前往军营随军。李宗仁看到原配夫人和儿子到来,非常高兴。
但由于公务繁忙,一家人只是小聚片刻。此后,李幼邻在军营中虽常常见到父亲,但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当然,李宗仁总有空闲下来的时候,他会把儿子带到沙盘旁,教他如何指挥。
多年后,李幼邻回忆起这段日子,总会带着遗憾的说:这是我与父亲待的最长的时候。
李幼邻对父亲的二夫人很不满,他认为,是郭德洁抢走了父亲对母亲的爱。虽然郭德洁对李幼邻也不错,但他就是打心眼里厌烦这个女人。
誓言
郭德洁在李宗仁那里受到的宠爱越来越多,她还收养了一个孩子,取名李志胜。
李宗仁自从有了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后,竟与李秀文和李幼邻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正值青春期的李幼邻非常恼怒,他认为,父亲和母亲的关系已经名存实亡,如果不是为了外界的名声,他恐怕早已把母亲抛弃。
他立誓自己要报答母亲,等有能力后,就将母亲接到身边。
因为他看得出来,母亲在家里过得非常受气,毕竟,郭德洁是一个强势的人。
高中毕业后,李幼邻赴美国留学,李秀文本要同行,但李宗仁以锻炼孩子自主独立为由,并未答应。
在美国期间,身为广西王的李宗仁并没有给李幼邻寄去太多钱,还是一个原因——为了不让儿子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
对此,李幼邻也都习惯了,当时有很多达官显贵的儿子,女儿都在外国留学,他们给外国人的印象就是出手阔绰。
但李幼邻却不,他甚至很少提及父亲,在外人面前,他把自己与父亲分为两类人,他觉得自己从未依靠过父亲。
有同学还问他:李幼邻,你父亲有那么大势力,你干嘛要出国留学,他随随便便就能给你在国内安排一个职位。
李幼邻笑了笑说:因为我不想让我的母亲在李宗仁身边受苦受罪。听完这话的同学一脸雾水,不过多解释,李幼邻潇洒离去。
遗憾
大学毕业后,李幼邻和一个美国女子结了婚,他在朋友们的帮衬下与人合伙经商,事业取得了不小成就。
可李宗仁一直催他回国,因为他有些想念儿子了。1947年,不堪其烦的李幼邻回了一趟国,他认为国内简直一片乱象,国民政府的黑暗让他震惊不已。
彼时的李宗仁正在竞选副总统,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连他的儿子都能看出,当副总统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可李宗仁认为,儿子就是与自己有隔阂,才不愿意让自己竞选。渐渐的,李宗仁发现,儿子与自己的行事方式完全不同。
后来,李宗仁不得不逃亡美国,儿子就成了他在美国唯一的依靠。李幼邻将母亲也接到了美国,他的妻子生下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李秀文住在儿子家里,非常高兴,她终于能享受儿孙绕膝的快乐了。
反观李宗仁与郭德洁,他们两人长期住在新泽西州的一栋别墅,虽然别墅离儿子并不远,可李宗仁明白,儿子与自己之间有很大隔阂,自己还是少去惹人烦为好。
再后来,李宗仁回国,他因病逝世时,儿子和结发之妻都没有在身边,唯一陪伴他的只有他新娶的妻子胡友松和郭德洁的侄子。
时间来到了1973年,李秀文在儿子的陪同下回到祖国,当地政府对李秀文安排的很好,表示她只要愿意留在祖国,政府一定会给她不错的待遇。
李幼邻看到新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非常感慨,于是,他便放心的将母亲留在了祖国,自己则前往美国。
1992年,李秀文在医院逝世。彼时,患上肺癌的李幼邻人在美国,没有及时赶过来。医院为李秀文去世后做了全程录像,以便李幼邻回来时观看。
回国后看到这一幕的李幼邻悲痛不已,同时对政府的做法非常感动。他认为,新中国对母亲的照顾是全方位的,让自己和母亲享受到了最高殊荣。对于父亲李宗仁,他心中固然是有遗憾,但父子二人倔强的脾气也注定了,他们一生都将被隔阂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