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食品”似乎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标签,短视频中充斥着种种“致癌”食品,只要是家长不想让小孩子吃的,都是有问题的。
殊不知,很多被认为是垃圾食品的食物,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近年来,随着权威机构的科学研究和国家标准的更新,许多被误解的食品终于得以“平反”,就连央视都发文对其进行发声。
尤其是这几种“垃圾食品”,早早就被辟谣了!
方便面
方便面自诞生以来便饱受争议,上世纪90年代,一则“方便面含防腐剂,吃一包需32小时解毒”的谣言广为流传,甚至有人称其包装内壁的蜡层会致癌。
这些说法导致方便面在中国市场销量连年下滑,而同期全球方便面消费量却持续增长,例如,韩国年人均消费量达72包,而中国仅为25包。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钟凯明确指出,方便面面饼无需添加防腐剂,其面饼经高温油炸后水分含量极低,微生物难以滋生,因此防腐剂实属多余。
而包装内壁的薄膜实为食品级聚乙烯材质,耐高温且无毒,与“致癌蜡”毫无关联,方便面的主要成分为小麦粉,与家庭面条的营养基础一致。
其问题在于传统配方中油盐含量较高,但现代企业已通过技术改良降低钠含量并添加膳食纤维,部分产品甚至推出非油炸面饼,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搭配,搭配蔬菜、鸡蛋等食材,方便面可成为快捷餐的合理选择。
炸鸡
炸鸡被诟病的核心在于高温油炸可能产生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表明,合理控制油温(低于180℃)与使用高烟点油(如棕榈油)可大幅减少有害物生成。
现代空气炸锅技术通过热风循环减少油脂使用,使炸鸡更趋健康,炸鸡的主要成分鸡肉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B6与矿物质。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去皮鸡胸肉的脂肪含量仅为3%,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食材,问题出在过度依赖油炸与重调味,而非食材本身,专家建议选择非油炸或适度搭配蔬菜,以平衡营养。
速冻食品
速冻技术通过-18℃急速冷冻,使食材细胞形成微小冰晶,最大程度保留营养成分,研究表明,速冻蔬菜的维生素C留存率可达90%,高于常温运输的“新鲜”蔬菜。
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指出,速冻食品的营养流失远低于传统冷藏,消费者常误以为速冻食品依赖防腐剂。
实际上,其保质期依赖于低温环境抑制微生物繁殖,而非化学添加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抽检显示,正规品牌速冻食品的合格率连续五年超98%,安全性远超部分餐饮现制食品。
味精
上世纪60年代,一名美国医生声称在中餐馆用餐后出现头痛、麻木,并将其归咎于味精,由此催生“中餐馆综合征”。
然而,美国FDA与世卫组织多次审查后确认,味精(谷氨酸钠)是安全添加剂,每日摄入量无需限制,研究显示,人体可自然代谢谷氨酸钠,其与“脱发”“致癌”无关联。
味精的鲜味强度是食盐的10倍,使用时可减少盐量,对高血压人群有益,中国营养学会指出,味精的钠含量仅为食盐的1/3,合理使用可助力“减盐行动”。
“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任何食物过量或不合理搭配均可能危害健康,长期单一食用燕麦可能导致膳食纤维过量,而适量食用炸鸡搭配蔬菜则无碍。
结语
饮食健康的真谛在于均衡与适度,而非对某类食物的盲目排斥,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应基于证据,而非恐惧,让食物回归其本质,为生活提供能量与愉悦,而非焦虑与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