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世界孤独症日


一 起

近年来,孤独症这一话题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已不再陌生,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到这个特殊群体。在上海这座充满温度的城市里,不少一线教师以无私的奉献和专业的素养,默默无声地投身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事业。他们日复一日地坚守岗位,承担着为孤独症孩子打开认知世界大门、引导他们融入社会的艰巨教育任务。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线教师与“星星的孩子”之间的感人故事,并对他们致以真挚的敬意。

01

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



徐汇区建襄小学教师王湘灵用爱陪伴来自星星的孩子

得知班上有一个自闭症学生的时候,徐汇区建襄小学教师王湘灵并不慌张。这不是她第一次接触自闭症患儿,心想着只要耐心点儿就可以了。然而,她和学生小熙的第一次见面还是超出了预期。

上课铃已打过,小熙依然在教室里踱步。王湘灵好不容易把他“劝”回座位上,可就趁她转身写好板书再回头的工夫,小熙又不见了!王湘灵一下子慌了,马上联系小熙的家长。后来,在学校的某个角落里找到了小熙,他的爷爷说,小熙喜欢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探险”,他完全不知道上课要回教室,也不知道上课时不能离开教室。从此,“找小熙”一度成为王湘灵的日常工作之一,这常常让她精疲力尽。

不仅如此,小熙对教师办公室也充满探索欲。他先是拔掉教室电脑上的U盘,随手扔在门口的走廊上;接着又去教师办公室“串门”,胡乱修改老师即将发送的通知,还扔了一位英语老师的U盘......不得已,王湘灵只能把这些情况反馈给小熙家长。小熙的爷爷解释道:“家里所有东西都是贴好标签的,用各种颜色区分开来,这样他就清楚地知道什么该碰,什么不该碰。”

上述情况多次发生后,出于对小熙安全的考虑,校方同意小熙爷爷来校陪读。刚陪读时,爷爷也拿小熙没办法,只能逼着他坐下来,甚至动手打他。爷爷经常向王老师抱怨,小熙的刻板行为很严重,哪怕写一个字也要用垫板......王湘灵则耐心地跟爷爷解释:“小熙是个不一样的孩子,我们要允许他比别人慢一点,也要允许他的问题多一点。”

自闭症儿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与人没有眼神交流。因此,每当跟小熙交流时,王湘灵都是双手托着他的脑袋,请他看着老师回答。慢慢地,在聊天的时候,小熙学会了看老师的眼睛。每天早晨,小熙走进教室的时候,王湘灵都会对他说:“小熙早上好!”小熙也会说:“早上好!”但他不会说:“王老师早上好!”于是,爷爷便走到小熙身旁为他做了示范:“大家早上好!”有时候,小熙也会调皮地说:“早上不好!”这时候,王湘灵会摸摸他的头,对她说:“小熙早上好!”慢慢地,王湘灵的主动换来了小熙的改变。如今,小熙已经会大声说:“王老师早上好!大家早上好!”一天中午,王湘灵在学校卫生室门口看到一个学生正从楼梯上走下来。还没看清学生的脸,就听见他对王湘灵说:“王老师,我跟爷爷回家吃好午饭再来,再见!”王湘灵一愣,这个人是小熙!他竟然会主动跟老师问好了!

课堂上,每当小熙举手发言,王湘灵都会邀请他来回答,并及时给予他鼓励。即便在课间休息时,小熙也会拿出书本向王湘灵问东问西。只要有时间,王湘灵都会回答他的问题。虽然,这占用了她很多时间,但是王湘灵觉得自己和小熙之间更亲密了。在相处交流中,王湘灵发现,小熙的记忆力很强,头脑也很灵活,而且他回答问题的思路很清晰。三年级的纸笔测试,小熙的各科等第都能达到“良”。

不知从何起,小熙总是一溜烟地跑进教室,然后锁住前门,不让爷爷进来。一次,小熙对王老师说:“我觉得我是全班最差的。”王湘灵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小熙很难过地说,全班就只有他一个人需要爷爷陪,别的小朋友都不需要陪。小熙的这番话让王湘灵觉得很心痛,她先抱了抱小熙,然后对他说:“你多棒呀,而且你很幸福。你看呀,别的家长都进不来,只有你爷爷能进来呢!别人都没有人陪,你有人陪,这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有段时间,爷爷因为做手术,没有来陪读。在爷爷缺席的这段时间里,小熙不但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课,还能一听到上课铃声响,就赶紧回教室。即使爷爷不在身边,小熙会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王湘灵欣慰地说:“这就是用爱陪伴的力量,也是家校合作创造的奇迹。”

02

为“星星的孩子”点一盏心灯


上海市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教师朱咏梅关爱自闭症患儿

自闭症患儿有时并不安静,面对来自周遭质疑的目光,他们用人们难以理解的“语言”,呼唤一个温暖的怀抱、一个会心的微笑。在今年的“世界自闭症日”前,上海市张江高科实验小学的朱咏梅老师又忍不住挂念起了刚毕业的学生小金,他也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犹记得第一堂语文课的情景,小金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手捧一本课外阅读,课堂教学似乎与他没有关系,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偶尔会被书中内容逗得笑出声来。“小金同学,请不要影响大家的学习,不要发出与课堂无关的声音。”听到朱老师提醒,小金放下书本,一手叉腰,一只手指着老师:“哼!我要电死你!”说罢便堂而皇之地走出了教室。

课上随意走动,走上讲台摆弄老师课件,打断老师上课……一接到其他老师的投诉,身为班主任的朱咏梅便立即变身救火队长,赶往现场。她找到在走廊上或是操场上漫无目的走来走去的小金,但只要一靠近,小金就跑,他还十分开心。朱老师追,小金跑;朱老师停,小金也停,两人仿佛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经过数次观察,朱老师发现,小金总是自己溜达一会儿就回教室。于是,朱老师与任课老师们达成一致:遇到小金往教室外走,不去打扰。此时的他正沉浸在自己的问题中,任何话都听不进去,若是盯着他,反而会激发他的抵触情绪。只要冷处理,通常没多久,小金就能恢复状态。小金胆子小,不做危险举动,朱老师又和保洁、门卫等打招呼:暗处关注,减少打扰。时间长了,老师们也发现,对小金的不打扰,反而成为对他的一种接纳。

一天,朱老师收到了令她喜忧参半的消息:小金开始在课上参加英语词汇默写了!但因为一个词没默出,他对老师发了脾气跑出课堂。朱老师找到小金,他又拉开预备逃跑的架势。隔着两步的距离,小金又扬言要“电死你!”“你都说了无数遍了,我怎么还好好的在这儿呢?”朱老师假装得意的样子,小金无言以对。“你不好好学习,写不出字,才发明不出发电的装备来呀!”见到小金出现了难得的神情变化,朱老师赶紧趁热打铁,告诉他,默写时遇到卡壳,可以先跳过。这一次小金没有逃跑,也不放狠话,扬了扬手,走回了教室。

“原来小金说胡话,是因为词穷。”朱老师和小金母亲联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疑点。小金语言交流有障碍,但也能交流,只是交谈不能深入;社会交往有障碍,但有交往意愿,课间的举动和眼神似乎很渴望有朋友相伴。母亲表示赞同,更愿意与朱老师一起打配合。第二天,学校门卫递给朱老师一本英国作家托尼.阿特伍德写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这是一位母亲无言的述说与拜托,在朱老师心里,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朱老师认真阅读,并将在日常观察到的问题和不同点记录在书本上。

在一堂《益生菌和细菌》课上,小金对内容十分感兴趣,不停举手,朱老师索性让他给全班同学进行介绍。小金的讲述竟深深吸引了同学们。朱老师当即给小金大声赞扬,鼓励学生们向小金学习,多阅读书籍。下课后,小金书桌旁围来了同学们,向他请教问题。

渐渐的,小金变了。从不写字的他,开始做起了英语和数学作业,也愿意写语文简单的词语了。他的身边有了小伙伴,课余总是与他一起说话和玩耍。体趣和锻炼课上,同学们带着他一块玩,教他做动作,为他加油呼喊。分小组学习探究活动中,小金还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大家都愿意与他组队。

小金的些许变化在朱老师眼里总会被无限放大,每一次,她都为小金的改变而兴奋,她说:“生命有缘,我们相遇,希望我能够不断强大自己、充实自己的教育水平,为“星星的孩子”在远途中点亮一盏心灯。”

03

以艺辅德,以技启智




普陀区启星学校教师傅蓉点亮特殊儿童的艺术梦想

她的歌喉灿如夜莺,她的舞姿宛如百灵,她的爱心博大如天使,她就是普陀区启星学校艺术总辅导员傅蓉,曾获第14届上海市“金爱心教师”称号。傅蓉尊重、呵护、赏识每一个特殊儿童,带领他们创立“星航线打击乐团”,用智慧和汗水辛勤浇灌出一朵朵艺术之花。

出色演出的背后是傅蓉老师多年来的艰辛付出和学校对他们的全力支持。她告诉记者,训练的过程极其曲折。患有自闭症的小严同学时常不理会她,甚至连目光对视都没有;聪明的小华同学接受能力强,但总爱发脾气,一指出他的不是,他就会直接甩鼓棒、翻白眼;而“糖宝宝”小婷同学总是用木纳的眼神看着傅蓉老师,倔犟地不肯说话……

面对这些孩子,傅蓉常陷入了沉思,心想着:究竟该用怎样浅显易懂的方式教会他们演奏的指令呢?于是,傅蓉向各个班主任询问这些学生的学习特点,向家长们了解孩子的性格、喜好,她花了很多时间深入了解每个孩子,并根据他们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制节奏,同时也尝试将音乐与数字相结合、音乐与语言相结合,音乐与肢体动作结合的新教学方法。

乐队里比较难带的是“糖宝宝”,芸芸就是其中一位。节奏感较弱,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音乐记忆容量小;情感不稳定、很多乐句无法掌握,进展十分缓慢,一小节简单的旋律,时常要反复教上N次,好不容易教会了,可是一转眼她又忘记了。怎么办?

傅蓉没有放弃,她为芸芸打造了“私人订制”的学习方案。傅蓉找到了一楼体育馆里间较隐蔽的一块地方作为教学场地,几乎每天中午休息时,她都陪着芸芸一起练习马林巴,享受着与孩子相处的时光。因为环境幽静,芸芸能够比较好地专注其中。练习时,傅蓉又把复杂乐句拆分,把任务分解成小步骤,分段、分句地反复强化训练,帮助芸芸理解和记忆;采用弹、唱同步的方法,鼓励芸芸边开口唱旋律边弹奏;只要弹奏对了她就会给芸芸一个拥抱、一次击掌表示鼓励,给了芸芸十足的安全感和信任。

一次学到了一句较难的乐句,芸芸弹奏了好几次都不正确,她突然烦躁起来,扔下乐器,抹着眼泪,撅着嘴,大声对傅蓉哭诉:“我不学了,太难了!”傅蓉听后,并没有责怪,而是热情地拥抱着她,温柔地安慰道:“芸芸,遇到困难,我们要学着克服,老师可以教你很多好方法,也会一直陪着你,为你加油,你一定不能放弃。”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傅蓉带着芸芸哼唱旋律,为芸芸一次次击打节奏练习,经常练到嗓子哑了,手拍红了,但只要看到芸芸有一点儿进步,有一点儿自信了,傅蓉觉得什么都值得。

渐渐的,芸芸会边哼旋律边弹奏了,能随着音乐舞动身姿了。一次次地战胜和超越自我,芸芸终于能流畅的弹出第一首曲子《紫竹调》。在弹奏时,她会随着乐曲节奏的缓急,时而摇头、时而唱谱、时而微笑,完全陶醉在自己的琴声中。自从学习弹奏马林巴后,芸芸变得爱笑、爱与人沟通,阳光、开朗、自信的她让家长和老师都无比欣慰。

辛勤的浇灌总会结出欣喜的成果。2017年10月1日,启星“星航线”打击乐队应邀参加了“巅峰冠军之夜—开幕式音乐会”国际打击乐节音乐会开幕式序曲演出。芸芸第一次登台演奏《紫竹调》,表演极富感染力,一下把大家都震住了,台下叫好声一片。

“星航线”打击乐队有15个小伙伴,他们都在傅蓉的悉心指导下渐渐掌握一门乐器,展露才华。孩子们也很懂得感恩,时常围着傅蓉赞美个不停:“女神!你最美!最爱傅老师了!”

“从学校毕业后我就投身于特教,除了想帮助孩子的初心,我也在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里获得了很多快乐和成就感,所以我能多年如一日地耕耘在这一领域。”傅蓉告诉记者,在她眼里,每个特殊儿童都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难处和弱点,也各有各有的潜能和光芒。

记者:魏小潭、刘文婷、柳琴(按照文中顺序)

轮值编辑:徐瑶君

东方教育时报微信号DFJYWX

分享: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

关注请点文章主标题下“东方教育时报

或查找搜索公众账号

===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 | 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