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青团艾叶香,酒旗村巷长。”农历的三月初七,也就是本周的周五,会迎来传统节日清明节,这是一个融合自然节气与人文祭祀的节日,而其中,清明时节的饮食也最受人们关注,因为这个时候,正值春季的后半程,很多的时令菜,随着温度的升高,也都破土而出,所以此时正好也是品尝春味的一个最佳时机。
在我们当地,有一句老话,“三样不上桌,福气不进门”,是哪3样?清明节是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而作为传统节日,自然应景的食物也不少。那么这个时候,什么菜适合端上桌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第一样:青团
青团,寓意着团圆与阴阳调和,圆形象征家族团圆,艾草的“青”色呼应春季木德,暗合《礼记》“季春之月,食麦与鸡”的时令养生观。 而且艾草自古被视为“辟邪草”,《荆楚岁时记》记载清明插艾驱毒,食用青团则寓意将祖先的福泽“吃进肚里”,护佑平安。
做法:1、将新鲜艾叶洗干净,水开加入艾叶和小苏打,煮至断生关火捞出。如果觉得麻烦,也直接可以买艾草粉来做,煮好的艾叶过冷水挤干水分;2、加入纯净水,艾草泥和水,用料理机打成艾草泥;3、适量的糯米粉、艾草泥、细砂糖混合,揉成光滑的面团;4、开水倒入澄面里进行烫面,搅拌成半透明的面团;5、面团加入玉米油,揉至细腻放入馅料,把它蒸熟即可。
第二样:春笋
寓意破土新生,步步高升,清明前后春笋最为的鲜嫩,人们常以油焖、腌笃鲜等做法入菜。这个时候吃点春笋,也是借喻春笋破土而出的姿态,它象征家族事业兴旺、家运上升。
做法:1、把春笋清洗干净,对其进行焯水,切成斜刀,准备一点辣椒,还有大蒜;2、来点牛里脊肉,放入生抽还有蚝油以及胡椒粉还有红薯淀粉以及盐和食用盐腌制15分钟;3、锅中放入植物油,烧热之后,倒入牛肉翻炒盛出;4、锅中留底油,放入辣椒还有蒜末以及笋子翻炒接着倒入牛肉;5、放入生抽还有蚝油,把它拌匀就可以吃了。
第三样:鸡蛋
鸡蛋象征生命新生,而且在这天的时候,人们上坟祭祀的话,也多会带上一些鸡蛋去,有的甚至还会把鸡蛋染色,象征“鸿运当头”,同时也寓意着团团圆圆。
做法:1、把鸡蛋洗净,水盖过蛋,放入1饭匙盐,大火煮滚后,转小火(一定要);2、小火煮熟透,把醋和色粉混合;3、趁鸡蛋还有余温,放进去染色,均匀滚动捞起放在蛋托上;4、鸡蛋全部弄好之后用厨房纸巾擦一遍,红彤彤鸡蛋就完成了。
清明节起源于上古春祭,周代《月令》记载春季祭祖与食俗结合的传统。唐代寒食节禁火习俗与清明合并,形成以冷食青团、艾草蛋为主的饮食规范。在很多的地方志当中,都有提到清明节的一些时令美味。
比如《济南府志》提及“寒食蒸面虎”,即以艾草染色的面食,与青团同源。清代《帝京岁时纪胜》则是记载北方清明食馓子、南方食青团的差异性。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清明节饮食的丰富性。
笔者认为“三样不上桌,福气不进门”不仅是对食物的敬畏,更是对自然规律与家族伦理的尊重。青团的绿、春笋的脆、蛋的白,交织成清明节特有的色彩与滋味,承载着中国人对生命轮回的思考、对祖先的追忆,以及对“福气”的永恒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