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安市长安区全力推动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引题)

“一站式”解纷深化基层治理(主题)

陕西日报记者 霍海澎

近年来,西安市长安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推动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2024年建成3580平方米的区级综治中心。长安区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全员入驻,12个区级部门常驻,27个部门轮驻,汇聚了城乡建设、道路交通、物业管理、商事调解等领域工作力量,实现矛盾纠纷“一中心统管、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解决”,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能力。长安区综治中心运行一年来,累计接待群众7.6万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761件。

“土专家”为群众解纷争

“这件事终于有着落了。”3月26日,在长安区综治中心张建忠调解工作室,韦曲街道东韦村村民吕先生握着张建忠的双手连声道谢。吕先生曾在一家金融机构当司机,由于早期用工不规范,他有10年的“五险一金”没有缴纳。为了拿到这笔应当补缴到个人社保账户的资金,他来到长安区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长安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将吕先生的诉求登记并流转到张建忠调解工作室。张建忠联系到吕先生原来的工作单位,就吕先生的诉求和对方进行沟通协商,并成功达成协议。

目前,长安区综治中心设立调解室21个,聘请退休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为专职调解员,动员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充实调解队伍,培育常驻金牌调解员6名、轮驻调解员76名,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

功能区高效互动

长安区综治中心设置了信访服务、综合受理、公共法律服务、多元调解、专家研究、劳动仲裁、诉讼服务、检察监督、网格化服务管理、心理疏导十大功能区。

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长安大队民警童建伟常驻长安区综治中心多元调解功能区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室。一年多来,经他调解的交通事故纠纷不少。

“童警官处理得很快,而且有调解协议,我们很信服也很放心。”3月26日,车主王先生说起了之前童建伟快速调解的一起交通事故纠纷。

3月11日,王先生在路边停放的汽车被另外一辆汽车剐蹭。交警判定责任后,双方因赔付金额发生纠纷。3月12日,王先生和这名车主来到长安区综治中心,在童建伟等人的调解下,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最后签订了调解协议。这起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长安区综治中心着重强调调解优先原则,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的四调联动作用。除此之外,各部门还建立起条块结合、社会力量多方参与、随叫随到的联合调处模式,综合运用法律、教育、协商、疏导等方式,有效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

纠纷调处“最多跑一地”

“区综治中心一楼是长安区信访接待中心。我们在入口处设置了综合导引台,对群众来访情况进行登记并甄别,按照单位职责将群众引导至对应窗口或综合接待窗口,同时发放来访人员登记表。如有群众反映涉法涉诉问题,我们会将其引导至法院窗口或二楼诉讼服务中心。”长安区信访局工作人员李朝阳说。

对于群众来访事项,长安区综治中心明确受理范围,优化一窗受理机制,建立“受理接待、分流转办、多元化解、协调调度、跟踪督导、分析研判、评估反馈、激励评价”八步工作闭环流程,实现矛盾纠纷调处“最多跑一地、群众信得过”。

此外,长安区综治中心特别设置了远程视频调解室,配备先进的视频通信设备,让身处不同地域的当事人、调解员与相关专家,通过视频连线“面对面”沟通。这样既节省各方时间与交通成本,又确保调解工作高效开展,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全新途径,真正实现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接得住、群众信得过、最多跑一地”的目标。

“我们将利用好长安区综治中心这个平台,坚持调解优先,强化部门联动,推进办理工作法治化,书写长安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答卷。”长安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翟濯说。

来源:陕西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