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莎 周晓荷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走进郑州市金水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一行深蓝色字体的服务承诺清晰醒目。这里,是解决矛盾顽疾的“全科医院”:一楼“挂号分诊”,24个窗口提供37项业务;二楼“深度问诊”,心理疏导区等15个功能室全面支撑。

去年以来,省委政法委按照中央政法委部署和省委要求,整合资源、积极搭台,加速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水平的平台窗口。2024年,全省各地依托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75.25万件,化解率98.6%。这组数据,彰显了综治中心作为化解矛盾纠纷、助力基层治理“前沿阵地”的重要作用。如今,有矛盾找综治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

瞄准县域,一盘棋推动规范化

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作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单元,县域在河南发展全局中是强力支撑、坚实底盘,也是矛盾纠纷、治安风险交织叠加之处,更需做好主动创稳的底板工程,推进源头防范。

按照相关部署,省委政法委从实际出发,通过召开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会、片区会,制定下发相关文件,试行县级综治中心工作流程图等,推动场所命名、部门入驻、运行机制、交办督办、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规范化,促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实效化提质。

目前,我省已有61个县(市、区)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多部门联动、全链条解决”,方便群众快捷、依法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基层稳定和谐,助力社会治理高效能。

整合资源,一站式解开百家难

“在这里,法律咨询、矛盾调解都能找着办事人员,再也不用来回跑了。”在洛阳市老城区综治中心,被一起纠纷困扰已久的居民李女士,顺利得到了解决方案。她的朴素评价,道出了规范化建设的意义。

从单元分散到系统集成——

在博爱县团结路,占地1400余平方米的综治中心投入使用。这里集纳了该县的群众来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等5个平台力量,打通了矛盾纠纷化解的任督二脉。

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

入驻综治中心的,不仅有职能部门,还有专业力量。淇县综治中心设置了“郭老调”调解室、妇联“向阳花”、政法“啄木鸟”、“心语”工作室等6个特色功能室;清丰县综治中心整合律师、心理咨询师和调解员资源,组建矛调联动小组,实现“调解员主导调解,律师适时参与,心理咨询师及时干预”的工作模式;确山县综治中心选聘组建21人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提升法律服务质效。

各地综治中心逐步统筹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单位的相关功能,推动与公安警综平台、12345服务热线等有关平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部门集中办公、诉求一站应答、特色服务加持、纠纷闭环化解……群众办事只进一门、矛盾化解只跑一地逐步实现。

科技赋能,一张网兜住大平安

数字在线上流动,纠纷在行走中解决,坚实的信息网将实战网织得更密。

在周口市淮阳区综治中心的社会治理指挥调度中心,大屏幕上跃动着全区智慧公安、智慧城管、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环保等数据信息,具备监测、研判、预警和紧急状态下的远程调度、指挥等功能,真正实现“一网统揽八方事”。

在新乡市红旗区,从群众进入综治中心开始,就可以通过扫二维码,实现登记、流转、办结、反馈等全周期管理,依托智治平台,实现解决问题优先、调解全程跟进、诉讼服务断后。

“一网”“一码”的背后,是科技赋能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创新实践。

“我们将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资源、服务、平台整合优化,推动矛盾纠纷在最多跑一地中实质化解,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进一步释放出综治中心助力高效能治理的新动能。”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