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起,
南昌正式进入汛期。
我市立足防大汛、抗大洪,
扎实开展各项防汛备汛工作,
筑起江河安澜的坚实屏障,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监测预警
据气象部门统计,截至3月30日20时,南昌市平均降雨量205.9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33.4%。根据综合因素分析,预计2025年全市主汛期降水略偏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需加强对强对流天气的防范应对,防范气候异常可能带来的风险。
根据鄱阳湖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预测:南昌市汛期有降雨集中期。洪水属中水偏低年份,发生早汛和流域性洪水的概率较小,鄱阳湖可能发生一般洪水,南昌主要江河锦江可能发生超警洪水,赣江、抚河、潦河均低于警戒线1—2米。
市水利局与市气象局、鄱阳湖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将持续加强会商研判,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及时传达“三个3天”预报,做好分析、预报、预警,严阵以待,严密监视雨水情变化趋势,做到及时预警,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抓牢组织部署
今年以来,市水利局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印发《2025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要点》,编制《南昌市水利局2025年水旱灾害防御实施方案》,修编水旱灾害防御值班制度,提前部署完成防汛值班人员排班,推动防汛备汛工作稳步开展。按照要求,全市各级水利部门紧盯防汛体制机制优化,完善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明确了水库、水电站安全运行管理“五个责任人”、重点山塘“三个责任人”和堤防防汛“五个责任人”,确保将责任落实到人、及时报备,并在工程现场进行了公示。
市水利局着力充实防汛物资队伍,截至目前,全市水利系统共储备防汛草袋158.6万条、麻袋53万条、编织袋286万条、编织布115万平方米、卵石18.6万立方米、块石11.1万立方米、橡皮艇61艘、冲锋舟51艘,市本级另委托南昌赣昌砂石公司代储2万立方米卵石。市本级组建了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落实了市本级防汛专家51名,并针对性开展了防汛专家应急抢险技术培训。
此外,我市认真落实在建水利工程防汛准备,截至目前,我市跨汛期施工水利工程10个,主要分布在新建区、南昌县、进贤县、南昌高新区、东湖区、青山湖区。所有跨汛期施工水利工程均已制定汛期施工计划,另外防汛责任制、度汛方案、应急预案、应急抢险队伍(物资)和雨水汛情沟通机制等保障也均已落实。
开展隐患排查
防范早一步,安全多一分。市水利局于今年1月8日印发汛前水利工程防洪隐患排查通知,明确了“督导检查—问题反馈—跟踪处置—验收销号”的工作流程,重点突出水毁工程修复、已建水利工程运行、在建水利工程防汛准备、河湖设障整治、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施运行等内容,共计排查水利工程隐患问题50处,于汛前全面完成整改销号。
2025年度,我市水毁水利设施达33处。 各县区水利部门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做好水毁水利设施修复工程的招标、施工、质量管理等工作,充分利用冬春修水利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工程进度。截至目前,水毁工程修复项目完成率100%,今年汛前所有水毁水利设施均恢复原功能。
南昌发布2025年
防汛抗旱工作要点
近日,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发布我市2025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今年,我市将坚持“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总体要求,围绕“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五个确保”防汛总目标和抗旱保民生基本任务,强化预防准备,夯实工作基础,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
我市将加强党对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各级党委责任,明确重要建筑、基础设施、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区域的防汛主体责任。
此外,我市将优化防汛抗旱工作机制,完善年度工作方案,以及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值班值守、抢险救援等协调机制,重点落实涉铁水利安全度汛、洪涝险情灾情信息报送、强降水“31”风险预警应对等措施。各级防减救灾机构将定期开展实战演练,通过无脚本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气象部门将加强短历时临近预报服务,水文部门将做好超警洪水预报和防汛抗旱“3310”水文情势预报服务。在灾害来临前,严格落实“四个明确”要求,确保受威胁群众应转尽转,并强化重点部位和流动人员的避险措施。
各级防减救灾机构和相关部门将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加强洪涝险情灾情信息报送。洪涝突发险情灾情紧急信息必须在事发30分钟内电话报告,在事发2小时内书面报告事件发生及处置的具体情况;重特大灾害必须在事发后30分钟内电话或书面报告,电话报告的必须在30分钟内报送书面信息;较大灾害每日至少续报一次,重特大灾害每日至少续报两次。
水利部门健全防洪、排涝、抗旱工程联合调度机制,采取“拦、分、蓄、滞、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发挥工程减灾效益。针对高风险区域,提前部署抢险队伍和物资,确保灾情发生时快速响应。
灾害发生后,我市将按照“十有”标准(有标识、有饭吃、有水喝、有床睡觉、有物资、有地方洗澡、有医护人员、有秩序、有台账、有心理疏导)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在抗旱方面,我市将科学研判旱情,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加强雨洪资源利用和应急水源调度,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通过水库增蓄等方式,保障城乡居民用水和粮食生产安全。
水利、城管执法等部门将加快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推进流域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实施排水管网改造、泵站能力提升、积水点整治等工程,确保汛前完成水毁工程修复。
同时,我市将全面清查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在灾害易发地区配备卫星电话、救生衣、应急照明等设备,并在险工险段就近储备砂石、编织袋等抢险物资。
来源:洪观新闻记者 吴潇远 邬靓/文 马悦/图
编辑:姚西林 二审:李园园 终审:杨赟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nc_fa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