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守护国门彰忠诚
人民政协报记者 陈启杰 通讯员 李剑 符开雄
吴峰:海南省海口市政协委员,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秀英边检站党委书记、站长。
成立于1955年的海南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秀英边检站,是海南省成立最早的边防检查站,主要承担着海南4个市县606公里海岸线的出入国(边)境人员、交通运输工具出入境边防检查,口岸限定区域管理,审核签发外国人临时入境许可,防范查处非法入出境活动等职责,是海南省管辖区域最大的海港边防检查站。
吴峰(中)在海口秀英港对边检勤务布置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5年伊始,秀英边检站迎来“双喜临门”。
1月13日,该站选送的“免签入境外国人离岛管控技战法”被公安部、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专项活动优秀奖。
2月19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九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新闻发布会在海口举行,本次共发布6项制度集成创新成果。其中,该站的海港口岸“信用﹢智慧”综合型服务案例成功入选。
“这是站里全体战友团结一致、努力拼搏的结晶。”海口市政协委员、秀英边检站站长吴峰表示。
热血铸盾牌
吴峰是一名有着30多年警龄的公安民警,回顾自己的从警生涯,吴峰说:“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在吴峰担任琼海边防支队队长期间,某夜,琼海遭到台风正面袭击。吴峰接到市委、市政府的紧急通知:石壁镇附近几个村庄被洪水围困,严重威胁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吴峰连夜组织队伍,携带救援工具前往抢险。由于出警及时,村民全部得到安全转移。时任琼海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称赞:“这是一支不负使命,敢打敢拼,值得人民信任的边防队伍。”
2024年9月,在超强台风“摩羯”登陆前,秀英边检站及时提醒旅客合理安排出行计划,提醒在港交通运输工具加强安全防护,并科学优化停航停运条件下现场勤务模式,做好突发紧急情况的应对处置准备。
台风过后,在做好营区灾后恢复、正常口岸通关工作之余,吴峰带领站里的全体民警连续3天,分别赴海口市长滨路、国兴大道、南海大道等地,进行清理倒伏树木、清运垃圾等路面清障工作。
倒伏在南海大道上的粗大树木随处可见,不少车辆被大树压住,损失情况不明。顶着烈日,吴峰抡起油锯争分夺秒地把倒伏树木锯短,方便搬运。油锯的轰鸣声中树屑纷飞,忽然他的左手掌被锋利枝杈狠狠地“亲吻”一下,手掌瞬间划开一道血口,血水混着汗水染红了手套。其他民警看到他伤口血流不止,纷纷喊他上医院治疗。吴峰挥挥手说:“不碍事,早点把路疏通。”说完,草草包扎一下,又埋头锯起了树木。同时,吴峰还带头为海南灾后重建捐款,在他的带动下,秀英边检站全体民警纷纷解囊,共同为灾后家园重建献爱心。
履职为人民
2021年,吴峰成为一名政协委员。在多次参加海口市政协举办的学习培训、视察调研等活动后,吴峰进一步开阔了眼界。
“每次参加市政协组织的各种协商会议和调研考察活动,我都把所发的会议资料和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当成学习材料,认真钻研。”吴峰直言,每次撰写意见建议前,都要在事前、事中、事后大量查找资料、广纳良言、请教专家,力求发言和提案贴合实际。
2018年5月1日,海南实施了全国最便利的59国人员入境免签政策。政策实施以来,来琼外国人已达77万余人次,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82%,免签已成为外国人来琼入境主要方式。
“一线口岸”如何在入境人员“无感”的情况下,精准高效完成身份识别、背景审查,并及时管控高风险人群?经过大量走访调研,吴峰结合边检业务,撰写了《加强海南自贸港跨境人员流动体系建设 促进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提案。他提出,在建设跨境人员流动管理体系上,围绕外国人“入岛审查、在岛管理、离岛管控”三个环节,构建以政府牵头的联防联控体系。同时,树牢“大安全”理念,推动构建“政府牵头、边检主导、多方参与”的跨境人员流动风险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市县、乡镇、行业之间数据共享、风险联防、处置联动,形成上下贯通、各负其责的跨境人员流动风险防控格局。此外,他建议加强口岸基础建设和制度集成创新,力争封关运作后实现机场、港口出入旅客从验证到人身检查再到行李检查的全流程自助通关、无感通关等。这些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吸收和采纳。
与此同时,吴峰还在建立“一揽子”边检诚信管理机制、推行“一系列”边检定制化服务举措、构建“一站式”联合查验通关流程等方面提出建议。
2025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吴峰表示,将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履职能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履行好政协委员的职责和使命。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