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韩裔学生Lucas Lee被藤校拒绝后,接受不了打击,还没等来斯坦福和杜克的offer,就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他就读于菲利普斯安多福学院(Phillips Academy Andover),能申请到这所学校就读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学霸。
据报道,Lucas Lee品学兼优,学习努力,前途无量,是许多人的榜样,他聪明、善良、总能给周围人带来欢乐。
他还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从学术俱乐部到运动队都有他的身影,他曾为学校高尔夫球队效力,与同学们一起开展过各种慈善活动。
谁能想象,就是这样一位被各种美好词藻修饰的孩子却在本该肆意绽放的年纪走向了陨落。
痛心的同时,众人也在不停思考:优秀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01
— 湾妈看世界 —
自杀在顶尖美高蔓延
Lucas Lee就读的菲利普斯安多福学院是美国最顶级、最富有的私立寄宿高中之一。
该校一直以严谨的学术氛围而著称,能进入这里,相当于一只脚迈进了包括藤校在内的顶级大学。
但它把学生送进藤校,背后的代价却是用学生的心理健康换取的。
站在象牙塔里的Lucas Lee不是菲利普斯安多福学院里第一个选择自杀的孩子,就在2023年,该校17岁的学生跳下站台撞火车自杀身亡了。
菲利普斯安多福学院的一位学生匿名说,学校每年大约会呼叫一到两次紧急服务,以应对处于严重危机中的学生。
Lucas Lee的死再一次让我们把关注点投向了精英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几年美高频繁传出学生自杀的消息,越是好的学校,自杀率越高。
就在3月3日,地处硅谷核心区的高中Palo Alto High Schoo(帕洛阿尔托高中)发生一起学生自杀事件。
这所学校被誉为“斯坦福的后花园”,然而从2009年开始,Palo Alto就不停传出噩耗,2009-2010年6名青少年自杀,2015年又接连发生了4起。
加州洛杉矶地区最负盛名的顶尖私立高中Harvard-Westlake School(哈佛西湖中学)聚集了亿万富翁、好莱坞大亨等精英家庭的贵族子女,只有约1600名学生。
2023年一名15岁的10年级韩裔学生自杀,六周后一个12年级男孩开枪结束了生命,紧接着一名即将高三的孩子加入;2024年一名9年级学生不堪重负自行了结。
虽然校方没有公布学生具体自杀的原因,但从官方声明和社交媒体的信息中能看出,他们大概率是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选择离开的。
自杀已经是美国14-18岁高中生第三大死因。
死于自杀的青少年和年轻人比死于癌症、心脏病、艾滋病、中风、肺炎、流感和慢性肺病的总和还要多。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药物滥用与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局(SAMHSA)202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
- 9.5%的高中生尝试过自杀;
- 20.4%的高中生认真考虑过自杀;
- 39.7%高中生感到持续的悲伤和绝望;
- 28.5%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最让人担忧的是青少年自杀的年龄还在下降。
2023年美国洛杉矶县青少年自杀的平均年龄首次下降至16岁,为有史以来最低。
在洛杉矶县,从2022年8月中旬开学至2023同期自杀的30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年龄在16岁或以下,而此前五年中自杀的学生中只有一半或更少。
为什么自杀会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尤其频繁发生在顶级学校的学生身上?
自杀行为的产生非一日之寒,其背后的原因也不止一种。
但像在菲利普斯安多福学院就读的Lucas Lee这样学生的离世,不得不提起精英学校学生面临的慢性精神高压。
02
— 湾妈看世界 —
慢性高压笼罩的精英高中
慢性压力在美国精英高中普遍存在,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货币。
精英学校有最优质的学术资源和最顶尖的老师,也有着最高的学术要求。
这里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成绩优异,还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竞赛。
特别是在寄宿学校,高压力、无休止的、密密麻麻的日程安排让学生达到了崩溃的边缘。
一所顶级寄宿学校的一名匿名心理学家透露:
“我经常看到学生早上5点起床完成作业,学生们拼命学习,以各种方式做出牺牲,包括睡眠不足等不健康的方式。”
如果一个学生一天要上6节课,在每天7小时的上课时间以及2小时体育训练后,可能还要学习近4个小时,他们哪有时间进行精神上的休息?哪有时间获得8小时的睡眠?
美国有部纪录片《Try harder》记录了美国顶级高中洛威尔高中的学霸们的日常生活。
这里的孩子都以考上顶级名校为目标,几乎每个孩子都有着光鲜亮丽的背景:GPA4.0、SAT接近满分,课外活动丰富,同时会修很多门AP课程。
为了保持这样的背景,很多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
教室里、图书馆等地永远是爆满,所有学生都在忙于写作业和论文,查资料。
有学生称自己回家先做四小时物理题,再完成其他作业,一直熬夜到凌晨三点。
美高还特别注重体育文化,但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也会拖垮许多学生。
正如一名精英高中学生所言:
“我是一名出色的长曲棍球运动员,但它给我带来了太多压力,总是必须打出高水平的比赛,永远无法放松下来。”
可即便如此拼命了,还是有很多像Lucas Lee这样优秀的孩子遭到藤校的拒绝,只去到了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进的学校,任凭谁都不甘心。
于是不愿承受这次失败的他们,干脆选择一了了之。
03
— 湾妈看世界 —
被高期待压垮的学霸
精英高中高要求的背后是高期待,这种期待来自学校,也来自父母。
- 美国精英学校之所以出名,看似是优质教育,本质上是因为它极高的藤校升学率或是名校录取率。
进Lucas Lee入读的这类顶级美高,就是奔着藤校去的,而这一切又是无数个优秀的学生靠着牺牲时间和健康来换取的。
学校只允许学生保持着高昂的学习劲头,拥有饱满的精神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每个孩子都应该做得更多、更好,无论是学业、体育还是艺术,都要100%投入。
但往往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Allie Encarnacion是菲利普斯安多福学院的一名高年级学生。
在谈到校园内自残和自杀事件不断增加时说道:
“面对悲剧,我们仍然保持着一种追求卓越的文化。我们总是被期望,无论如何都要尽最大努力。”
另外,美国精英高中就读的子女普遍来自高知、高收入的精英家庭,孩子的成就象征着父母的成功。
- 因此父母无形之间的成功期待也成了压垮孩子的一根稻草。
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等研究人员调查发现精英学校的富裕学生是慢性压力的高危人群。
精英美高普遍都贵,比如菲利普斯安多福学院寄宿学费要7.6万多美元。
每年交着四五十万元的学费,举全家之力托举,父母都希望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
优质教育太虚,哈佛、普林斯顿、耶鲁的文凭才最实在。
在很多父母眼中,付出这么多金钱和努力,上不了藤校就等于白搭,一切都打了水漂。
- 除了学校和父母给予的期待,精英学校的孩子们还面临着同伴压力。
顶尖美高的孩子人人都聪明,拥有自己特色和一技之长。
长期生活在这种被优秀群体包围的环境里,只要自己稍微有不足之处,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这或许就是Lucas Lee为何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精英云集的学校,身边的人都拿到了藤校offer,而唯独自己没有。
一瞬间失败感席卷而来,不配得感与生存危机双重交织着,一跃而下似乎比异样眼光更容易接受。
Reddit上就有很多人现身说法。
来自加州某所竞争激烈的学校的学生称,自己今年被埃默里大学录取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也拿到了华盛顿大学的offer。
然而当别人知道他们不是进了美国前20大学或是藤校时,他感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在他们学校,普林斯顿才是真正最好的学校。
在哈耶普斯麻的光环阴影下,即便被顶尖大学录取,仍因不够顶尖而恐慌自卑,这种精英式焦虑让每个优秀的孩子变得麻木,仿佛世界只剩下藤校才值得庆祝。
但从这个迷雾重重的森林中走出来,向前看,被藤校拒绝并不代表一个人不优秀,也不代表人生就毁了,它只不过人生三万天中的一个小插曲。
04
— 湾妈看世界 —
名校录取是个数据游戏
美本录取难度的攀升,越来越多的家庭将目光投向了美高,希望借助顶尖美高的跳板,进入名校。
但Lucas Lee用生命换来的结果,给许多家庭敲响了警钟:进入顶尖高中也不能保证被名校录取。
在全美第一的学校—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藤校、MIT、斯坦福大学的升学率也就只有30%,哈耶普斯麻才15%。
Lucas Lee所在的菲利普斯安多福学院哈耶普斯麻的录取率也只有13%,相当于87%的人无缘这些顶级名校。
根据Ivy Coach网站的统计:
- 约1600人的哈佛西湖学校能进藤校的只有256人。
- 大概1200人的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也只有70人能进藤校。
- 同样有1100多名学生的菲利普斯安多福学院也就160人进了藤校。
由此可见,顶尖高中整体上的爬藤成功率还是比较低的,名校录取也遵循着二八法则。
即便是斯坦福、哈佛等校的预备校,没有被录取的孩子都是大多数。
还有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即便顶尖高中培养了能上藤校的孩子,但藤校名额是有限的。
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作者Jennifer在2023年出版了一本关注于美国高收入家庭孩子教育的书籍《内卷无止境》。
她书中就谈到,美国大概有2.7万所高中,所有高中前2名加起来共计5.4万人,而这些数据几乎是美国前20大学新生的2倍。
所以藤校没有录取你,不代表你不优秀,而是席位有限,录取靠实力,也靠运气。
顶尖高中的低爬藤率恰恰说明,名校是少数人的路,但人生有无数种可能。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所有孩子挤进同一条窄桥,而是帮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在此过程中让孩子锻炼面朝未知未来的勇气和热情。
现在不少孩子即便成功进入了藤校,依然有许多学生深陷焦虑,甚至走上自杀之路。
因为他们早已在漫长的升学竞赛中耗尽了热情,只剩下对成功的空洞追逐。
如果“成功”要以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这样的成功毫无意义。
在电影《死亡诗社》里,男孩尼尔就读的是精英中学威尔顿学院,这所学校75%的人能进藤校,被无数家长视为“通往成功的黄金阶梯”。
然而尼尔在父亲的「上哈佛当医生」的厚望中,于一个雪夜开枪自杀了。
这一枪不仅是对父亲控制的反抗,更是对名校—名声—成功单一价值观的控诉。
05
— 湾妈看世界 —
真的需要用命去读书吗?
顶尖高中Lucas Lee的离世,他不是第一人,也不是唯一一人。
如果只是执着于名校,只执着于单一的评价,未来这样的孩子还会有很多很多。
这些名校高中就读的孩子看似是学霸,享受着无尽的光环,但他们更多是一个精英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一代优秀空心人,是最缺少爱和认可的一个群体。
现在不仅美高很多孩子在失败面前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国内这些年也有类似的不幸事件的发生。
国内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人也越来越多。
《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中显示:
我国高中生抑郁检出率为40%,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30%,小学生的抑郁检出率为10%。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有走向毁灭的念头,甚至正在付诸实践,这显然已经成了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
读书原本是一个获得幸福生活的手段。
如今却本末倒置,为了读书,把命给丢了。
在自杀前,Lucas Lee给妈妈发送的最后一条短信居然是:“ I'm sorry...”,此时的他到底有多自责和绝望。
面对日益严峻的心理问题,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放平心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认可,不要让分数和名校蒙蔽了自己的初心。
之前有一个治愈短片,一位老师从钱包里拿出一张20美元的钞票,问孩子们是否有人想要。
接着把它揉得邹巴巴的,再丢进水里,拿起这张脏兮兮且湿漉漉的不成模样的钞票,再问孩子们是否有人想要。
其实我们的孩子何尝不像是这张钞票,无论是考试没及格,比赛没有拿到第一,还是没考上藤校,他的价值始终不会变,他的存在就是价值。
另外,也不要忽视孩子的无心之语。
或许他们口中的一句“不想活了”就是发出的求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