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月30日最后一份2025IMO国家队名单尘埃落定,2025年五大学科竞赛“中国战队”23人全阵容集结完毕!今年共有10个省(市)23名队员进入中学生“五大学科”竞赛国家队,下一步要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大赛。这份汇聚顶级学霸的名单背后,藏着这些令人咂舌的细节——
爆点一:学科霸主地图大洗牌
数学江湖突变!湖北军团以3/6的压倒性优势霸榜,显而易见湖北是省份层面的大赢家,2023年才开始招生的武汉市经开区外国语高级中学,今年有两名学生入选,显而易见是学校层面的大赢家,而最大的赢家,武汉某培训机构竟成隐形冠军——其学员包揽湖北全部3个席位。
更令人唏嘘的是,安徽已连续33年无缘数学国家队,上次夺牌还要追溯到1990年铜陵一中的余嘉联、1992年安庆一中何斯迈的“上古传说”。
物理领域上海现王者姿态。3/5的占比,让“沪式物理教育”再度封神。
而2023年为安徽实现IPhO金牌零突破的合肥一中丁卓立,仍在激励着安徽的后来者。
化学领域四分天下。广东、湖南、陕西、四川各夺一席,四分天下。
生物领域重庆拥有绝对优势。4名队员中,重庆占了2人,广东和山西各1人。
信息领域浙江霸主无可撼动。4名队员中,浙江一省独占3人,广东1人。
爆点二:10后少年天团登场。
自古英雄出少年,四位高一猛将改写年龄纪录!上海邓乐言(数学)、广州林钰坤(生物)、宁波刘恒熙与诸暨范斯喆(信息)组成的“10后梯队”,用实力证明:竞赛圈没有最小,只有更强!。
尤其是被称为“上海数学界言哥”邓乐言,从小就被认为是“数学天才”。曾多次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北大夏令营未名奖、北大金秋营博雅奖、刘徽杯数学竞赛一等奖等等。由于在学业上的优异表现,还连续四年获得华育中学特长生一等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华育中学校长奖。
爆点三:清一色男生阵容引热议。
23人全员男生的事实冲上热搜,评论区秒变“寻找女学霸”现场。这是偶然巧合还是深层规律?教育界关于“理科性别差异”的讨论再度点燃。
爆点四:经济强省的教育博弈
江浙沪粤鄂包揽15个席位,经济与教育的正相关定律再次应验。值得玩味的是,川渝以5个席位异军突起,湖南、山西和陕西小伙单骑闯关成功,为资源分配提供了新注脚。2024年表现出色的北京,在2025年竟无一人进入国家队,这一巨大的反差令人惊讶,从而导致这次北方省份团队团灭,无缘此次2025五大学科国家队。
武汉经开区外高建校2年即输送2名国手,宁波镇海中学延续“信息学基因”,而上海中学、华南师大附中等传统豪强依旧稳坐钓鱼台。这些学校背后的培养秘笈,或许才是真正的夺冠密码。
此刻,23枚“最强大脑”已进入终极备战。他们即将书写的不仅是个人传奇,更是一场关于中国基础教育实力的世界级展演。让我们记住这些年轻的面孔,期待他们在国际赛场乘风破浪,续写“中国红”的荣耀!
[各省份战绩速览]
◉上海:4席(数学1,物理学3);
◉浙江:4席(数学1,信息学3);
◉湖北:3席(数学3);
◉重庆:3席(数学1,生物学2);
◉广东:3席(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各1);
◉四川:2席(物理学、化学各1);
◉江苏:1席(物理学1);
◉湖南:1席(化学1);
◉陕西:1席(化学1);
◉山西:1席(生物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