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将会如何整合东北亚?我总结六个字:东北亚大湾区!“谁控制了黄海,谁就主导了东北亚大陆的绝对话语权。”——司马辽太郎!今天中日韩之间的东北亚大湾区其历来就是整个东北亚的“命门”,当然也是东北亚各国海洋战略的“软肋”。东北亚大湾区的主体是中国黄海、韩国和日本之间的广大海域,从面积上其可以被认为是世界最大湾区,对于世界经济、军事、和国家间博弈战略价值重大。

从战略价值上看,东北亚大湾区主体的黄海关乎东海的稳定和台湾省地区的安危,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中日韩三国围绕黄海展开复杂而尖锐的斗争,在长期历史岁月里,中国是黄海主宰,而近代日本崛起后,便立刻攫取中国台湾,可以说日本发家史就是从控制黄海制海权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东北亚新霸主美国又裹挟日本在中国的台湾问题上屡屡发难,美日双方相互勾结企图以日本跳板染指台海,而美国切断南日本,其本质依旧是对大湾区中黄海的控制。

从经济学上来看,今天东北亚大湾区涵盖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江苏和山东两省,其中盐城、南通、连云港,日照、青岛、烟台、威海,大连、丹东每个都是世界级别经济重镇,海湾北部的环渤海经济圈更有北京、天津两个重要经济核心,半个中国的海上门户云集于此。而东北亚大湾区东边韩国,在此区域内有首尔、仁川广域市、京畿道、光州、济州岛和全罗南北两道,可以说韩国精华区域也集中在东北亚大湾区沿海等的20公里以内。东南方向是日本九州道,面积接近4万平方公里,人口占据日本总人口仅1/10,与中韩仅一海之隔,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有着日本对亚洲大陆的门户之称,元代海军攻击日本也是从这里登陆。

同时这里也是日本工业发展最早,历史最为悠久地区,不夸张的讲其工业发展甚至可以说深刻影响整个东亚的工业进程,得益于日本国内少有的煤炭资源,在二战前这边是亚洲最大钢铁基地,战后的福冈长崎等城市重工业依旧发达,作为引领“数据信息革命”的日本软银公司总部就位于九州岛,科技电子产业在这里高度发达,此地云集了大量的电子、芯片、半导体加工企业,九州岛也有“硅岛”的之称,同时九州岛上辽阔的筑紫平原,面积高达1200平方公里,也是日本最重要产粮大区之一。

同时东北亚大湾区内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各种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中国凭借地理战略优势,龙头地位更加突出,大湾区南部中国最繁华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新月之姿环抱整个大湾区,北部山东半岛和胶东半岛同两把利刃直插黄海。可以说中国是天生的东北亚大湾区核心国家,一旦能够形成对东北亚大湾区的控制,在经济上便自然而然的可以施加影响和控制隔海相望的韩国日本。

大湾区漫长的海岸线孕育了优质的淤泥质海滩,是粮食重要生产基地,而大湾区内数十条潮流通道,可以形成便利海上交通网,大湾区的周围是中国北京、上海,日本东京,韩国首尔、釜山等世界级别大都市,在半径不足100km范围内,同时集合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世界第十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精华部分,可以说是世界级别的工业基地和重要粮仓。

当然,更重要的是战略上影响力,历史上任何在这个区域内的军事行动都对周边国家历史走向形成全局性的严重影响,无论是唐代元代中国封建王朝制衡日本的几场战争,还是近代日本对朝鲜、近代中国侵略,历史经验都表明,黄海动则台湾动,而台湾动则中国动,中国动则东亚动。无论是古代中国同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之间的诸多战争,还是1895年的甲午海战、50年代的朝鲜战争———争端都是自黄海,也在东北亚大湾区范围内结束。

如果中国能够完全控制东北亚大湾区,那么西北太平洋的黄、东、南三海就能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辽东半岛犹如巨人之躯干直入海洋,黄海和南海分别犹如巨人的两只肩膀环抱整个亚洲大陆东部。凭借此,在东北方向上,中国的海军力量可以轻松对日韩两国施加致命影响。而台湾地区的得失在中国在西北太平洋制海权强有力的控制之下也将成为时间问题。

但是2013年东北亚自贸区计划的破产和《中日货币互换协议》作废,无疑给了东北亚一体化给予了致命一击,如果东北亚共同体能够建立,其势必将超过北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圈,作为经济霸主美国是绝对不能看到的,而东北亚自贸区破裂的始作俑者也正是挑起亚太海洋争端的美国。

东北亚大湾区的完整地位,极大的挑战了美国的经济中心地位,况且现在的美军还依旧掌握着驻韩美军战时指挥权、并且实质上对日本进行完全占领,大湾区范围内复杂的朝核问题、中日海权争端、日俄、日韩以及中韩矛盾等等,可见的未来都将是极大的历史包袱。

同时作为唯一也是最强的域外国家,只要驻韩美军、驻日美军还在东亚大陆存在,东北亚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大湾区,但是一旦东北亚大湾区能够被我方控制,那么这场千年之变恐怕也胜败也高下立断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