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这周的陶笛课,上之前有学员讨论:难不成因为是成人速成班,所以,老师都不太讲基本功的内容?

前面她们刚讨论完,后面老师这节课的内容讲的就是基本功……

指法练习

这节课,老师开始让我们不要急于吹曲子,而是要安心练指法。

从1到最高音,再从最高音到1,来回往复,越练越熟,越练越快,熟悉、快到听起来很舒服。



音准

练习指法还不够,还需要练音准。

听得出每一个音具体是什么。

老师现场吹,学员们来辩。12之间还好,其他的音一吹,得,自己是压根听不出来,但其他学员听得出来。

这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这大概就是老师说的“天赋”,更厉害的,才上过一两次课,就能听出老师一整首曲子哪个音没吹对。

陶笛的“天赋”,咱就不奢望了,还是老老实实地加强练习吧。

除了听得出每个音的不同,还要吹对节奏。一拍、一拍的吹对,作为初学者,老师的要求也不高,少个一两秒也没啥,但别差太多。

想要节奏对,唱谱、打拍子是一个法子。



伴奏

课程的后半段,一首简单的《找朋友》配上伴奏,感觉难度就来了。

因为要在其中听得出哪部分是“前奏”,哪部分是“间奏”。

“前奏”有什么用?听整首曲子的速度、表现情绪、强弱拍子、配乐乐器……总的来说,听“前奏”就是了解整首曲子的概况。

“间奏”又有什么用?承上启下,让曲子变得更有趣味。

管它啥作用,跟着老师的步骤,倒是还能区分一下,配上伴奏的《找朋友》,也能吹一吹。话说,配上伴奏吹陶笛,感觉立马高大上。

但离开老师的指点,新给一首伴奏,基本分不出哪里是“前奏”,哪里是“间奏”。学个陶笛,咋觉得有点难了呢?

deepseek给了区分“前奏”、“间奏“的方法。

前奏

  • 首歌最开头的部分,通常持续几秒到几十秒,之后才会进入人声演唱(主歌或副歌)。
  • 标志性开头:比如《加州旅馆》前奏的吉他独奏,一听就知道是前奏。
  • 无人声段落:前奏通常没有人声(除非有念白或环境音效)。
  • 重复性:前奏可能会在歌曲结尾(尾奏)重复出现,形成首尾呼应。

间奏

  • 出现在歌曲中间,常见于两段主歌/副歌之间,或主歌与副歌切换时。
  • 人声暂停:间奏时歌手通常不唱词(可能有“啊”“哦”等和声)。
  • 乐器突出:鼓点、吉他、钢琴等乐器成为主角(比如萨克斯间奏)。
  • 情绪转折:间奏前后常有明显情绪变化(如从抒情变欢快)。

写在结尾的话

课上到现在,才第四节课,开始觉得有点难了。

咋办?只得硬着头皮上。

在家多练习咯,让难度,变得稍稍不那么难。

Hi,我是弥小木

过好当下最要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