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法院资讯、立案查案小程序
敬请关注!
【开栏语】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工作的知晓率、满意度,引导人民群众遇到问题、有矛盾纠纷就到综治中心“找个说法”,即日起,泉州中院微信公众号推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专栏,聚焦泉州两级法院积极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的有关做法和成效。
“遇到难题,找法院和综治中心搭把手,事儿准能成!”作为基层治理的“黄金拍档”,永春法院与综治中心默契协作,将一桩桩家长里短的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让公平正义变得触手可及,真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
茶香调解:消融情感坚冰
“真没想到,打官司还能这么有人情味儿!”李某谈及自己刚刚了结的婚约财产纠纷,言语中满是感慨。
原来,李某与陈某经媒人介绍,相识仅两三天就仓促登记结婚,婚后李某发现陈某身体患有疾病,两人难以继续生活。无奈之下,李某起诉至法院要求离婚,并要求陈某返还彩礼,两个家庭因此对簿公堂。
鉴于案件的特殊性,承办法官王法官没有立即安排开庭,而是将案件委派至县综治中心。在综治中心“吹哨”统筹下,王法官联合特邀调解员、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支书以及司法所工作人员,在村委会摆起了“和解茶摊”。
“来,先喝口咱们的佛手茶。”王法官一边泡茶,一边舒缓双方紧绷的情绪。待气氛缓和后,她开始耐心调解:“我相信陈某并非有意隐瞒病情,结婚时想必病情已有好转。毕竟夫妻一场,好聚好散才是最好的结局。”特邀调解员也适时插话:“是啊,结婚时多热闹,即便要分开,也别伤了和气。”老支书在一旁回忆:“当时全村人都去喝喜酒了,多可惜啊。”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李某和陈某最终就离婚及返还彩礼事宜达成一致意见,陈某同意一次性返还李某部分彩礼并当场履行完毕,纠纷圆满解决。
如今,“茶桌调解”已逐渐成为永春县法院与综治中心矛盾化解的常态化举措。2024年来,永春法院选派23名近邻法官,全面进驻县、乡镇综治中心,轮流“下乡坐诊”,主动深入基层,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一年多来,依托综治中心平台,永春法院成功帮助村民解决237件烦心事,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树下调解:平衡多方利益
“林阿婆,听说您三年没交物业费了?今天咱们喝着茶,好好唠唠。”厝边法官老刘刚在小区树下的调解桌旁坐下,老住户们便围了过来。
原来,林阿婆等十几人因电梯频繁故障、绿化带无人维护等问题,拒交物业费长达三年之久,物业公司无奈将众人诉至法院。案件立案后,法官老刘第一时间将案件委派至综治中心住建局的“物业纠纷专窗”。
“大家别着急,我们先去实地查看一下情况。”法官老刘安抚完众人,便与住建局工作人员一起,对小区进行了全面勘察,发现小区确实存在诸多物业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物业工作没做好,理应扣减相应费用,就像买东西缺斤少两一样。但拒交物业费,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法官老刘耐心地向林阿婆等人解释。随后,他又对物业经理说道:“你们的服务质量有待提升,这样下去可不行。”见双方有所松动,法官老刘趁热打铁:“咱们各让一步,物业费先打七折。等服务质量提升了,后续的物业费再全额缴纳,怎么样?”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方案,这场长达三年的物业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这场树下的调解,只是永春法院深度参与综治中心工作的一个缩影。永春法院通过综治中心委派案件,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快速分流与高效化解,充分发挥不同部门的职能优势,凝聚起多元解纷合力,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云端调解:打破时空壁垒
“谁说打官司非得进城?咱们在村里也能开庭!”郑阿伯拿着手机,逢人便分享自己的新奇经历。
郑阿伯是永春下洋的老果农,外地芦柑老板以30万元承包了他的芦柑园,采摘结束后却迟迟未支付尾款。无奈之下,郑阿伯来到综治中心的“法官驿站”寻求帮助。
“法官驿站”的吴法官立案后,通过电话、微信、失联修复系统等多种方式,终于联系上了芦柑老板潘某。原来,老板潘某因资金周转困难,暂时无法支付尾款,并非有意拖欠。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吴法官借助“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为双方进行线上调解。吴法官和综治中心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引导双方沟通,在反复协商下,潘某同意分期支付尾款,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这样的“云端调解”,无需双方当事人长途奔波,只需在手机或电脑前,即能打破时空壁垒。无论是身处果园忙碌的郑阿伯,还是在外四处奔走解决资金难题的潘某,都不用放下手中事务专门赶赴法院,极大节省了时间与精力。
在永春,法院和综治中心这对“解忧拍档”,已然成为百姓心中的定海神针。从“对簿公堂”到“握手言和”,从“跑断腿”到“指尖办”,这些扎根乡土的创新举措,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来源:永春法院
分享、点赞与在看
让生活更好看,戳戳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