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摘要:离婚时未主张损害赔偿,是否意味着永远失去追偿机会?本文通过真实案例解析法律规则,并揭秘离婚后主张赔偿的三大关键条件。
一、案例引入:离婚后发现的“秘密”
2023年,北京某法院审理了一起离婚后财产纠纷案。张女士(化名)与前夫协议离婚后,偶然发现对方在婚姻存续期间长期与第三者同居,并育有一子。离婚时,张女士因不知情未提出赔偿请求,离婚后能否再主张?法院最终判决前夫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5万元。
这一案例引发热议:离婚时未提出的损害赔偿请求,是否“过期作废”?
二、法律分析:离婚后主张赔偿的三大条件
1. 诉讼离婚未提赔偿,能否单独起诉?
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第八十八条:
原告未提:若原告在离婚诉讼中未主张赔偿,视为放弃权利,离婚后不得再单独起诉。
被告未提:若被告不同意离婚且未提赔偿,可在离婚后单独起诉;若一审未提、二审提出,法院可调解或告知另行起诉。
关键点:诉讼离婚中,无过错方作为被告时,享有“二次救济”机会;但作为原告则需“一步到位”。
2. 协议离婚后,如何主张赔偿?
根据司法解释,协议离婚后主张赔偿需满足:
未明确放弃权利:若离婚协议中未写明“放弃损害赔偿”,则可起诉;反之则丧失权利。
时效限制:原规定需在离婚后1年内提出,但《民法典》实施后,适用普通3年诉讼时效,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算。
案例参考:2023年北京某案中,女方离婚3年后发现前夫婚内出轨,因未超诉讼时效且未放弃权利,获法院支持赔偿。
3. 赔偿范围与金额如何认定?
离婚损害赔偿包括:
物质损害:如医疗费、财产损失等直接经济损失。
精神损害:根据过错程度、行为后果及当地生活水平综合判定,通常为5000元至10万元不等。
实务难点:需提供充分证据(如家暴告诫书、出轨聊天记录等)证明对方存在重婚、同居、家暴等重大过错。
三、律师提示:离婚损害赔偿的三大避坑指南
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俞强律师(北京大学法律硕士、高级合伙人)建议:
离婚时“留一手”:若怀疑对方存在过错但证据不足,可在离婚协议中注明“保留追究损害赔偿的权利”,避免被推定放弃。
及时固定证据:发现对方过错行为后,第一时间通过报警记录、微信聊天截图、亲子鉴定等方式取证。
注意时效衔接:若离婚发生在《民法典》实施前,可主张适用“有利溯及”原则突破原1年限制。
四、互动话题
#婚姻法律课堂#
如果您在离婚后发现对方隐瞒重大过错,会选择追责吗?欢迎留言分享观点!
文/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 俞强律师团队
(本文案例已脱敏处理,仅作普法参考,个案需具体分析。)
俞强律师简介: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北京大学法律硕士,专注婚姻家事、财产纠纷领域15年,代理多起高净值人群离婚损害赔偿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