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连锁餐厅因经营战略调整,部分员工面临着工作调整的状况。没想到,企业和员工突发纠纷并出现了矛盾升级的态势。对此,虹桥街道司法所及时发现问题,并灵活运用“三所联动”工作机制,变“单兵作战”为“协同治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这家连锁餐厅12名老员工调岗至总店。

一时间,这12名员工难以适应总店高强度的工作模式,加上与相关管理人员发生争执,在员工眼里,这些举动都是总店为逼迫他们主动离职、解除合同而故意为之。带着怒气,他们来到餐厅门前聚集讨要说法。总店认为,“堵门”的集体维权行为已严重影响餐厅的经营秩序,遂拨打110报警。


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群体性的劳资纠纷,可能会影响到社会面的稳定,虹桥街道司法所决定启动“三所联动”工作机制,组建专项调解工作组立即介入事件。工作组采用“三步工作法”,将事件难点和纠纷进行拆解:一方面,由民警固定监控视频、工资流水等关键证据链确定劳动关系;另一方面,律师对《劳动合同法》关于合理调岗的认定标准进行解读;同时,调解员还通过“圆桌会议+个别疏导”模式,让双方面对面沟通,进一步厘清争议焦点。


正式调解开始后,矛盾纠纷原因也渐渐清晰起来。原来,此前,在经营过程中,管理人员缺乏沟通艺术,与12名员工们发生了口角,导致他们决定愤然离职。后来,为讨要企业欠缴的社保金,员工们采取过激手段维权,涉嫌扰乱经营秩序。

“维权也得讲究方法。”律师向双方严肃指出各自的问题。经过多轮调解,企业同意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并由员工们自行分配。在调解现场,该企业负责人主动表态:“这次事件,给我们上了深刻一课,未来会加强管理人员法治培训,让他们学法、懂法、用法,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员工代表也坦言:“遇到问题不怕,一定要理性维权。”

一直以来,劳资纠纷往往存在时间长、问题交织等特点,因此,调解过程相对复杂,该起事件也不例外。然而,虹桥街道司法所秉持“法在前,理跟上”的理念,第一时间启动“三所联动”工作机制,凸显了其在处理新型劳资矛盾中的独特优势。

参与调解的调解员表示:“很多时候,补偿并不是终点。让矛盾双方在纠纷解决中共同成长,感受到法治的力量,才能体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真正价值。”“法理情”交融促和解,通过刚性法律与柔性调解相结合,高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也让大家同样感受到了法治建设的温度和力度。

图片来源于长宁区司法局、网络

撰稿:闫 漫

编辑:竺嘉茹

责编:王 博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