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系列我们分享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故事,左宗棠与刘锦棠等人在看得见的战场上为人们所熟知。在不为人知的幕后,有一个人默默支持着左宗棠。
左宗棠
左宗棠向慈禧太后汇报时曾言,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此人功劳不逊于他手下任何大将。无论是打败太平军、收复杭州城、还是建立福州船政局、平定陕甘回变以及收复新疆,这些晚清的重大事件背后都有这个人的贡献。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富豪,而广为人知的似乎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春秋时期的陶朱公范蠡,另一个便是晚清的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雪岩
关于胡雪岩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有人认为他是杭州人,还有人称他是安徽徽州绩溪县人。胡雪岩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流离失所,他帮人放牛维持生计。
有一天下午,胡雪岩放牛放累了,来到一个亭子休息,竟意外发现一个包袱。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大包银子。这让13岁的胡雪岩大吃一惊。他想把这包银子拿回家交给妈妈,但他想到失主丢了这么多银子肯定心急如焚,于是把包袱藏在草丛里,自己坐在那里,佯装若无其事,静静等待失主回来。
天快黑的时候,有个人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他看到胡雪岩,问他有没有看到一包东西。胡雪岩十分沉稳地和这个人核实包袱里的东西,发现这个人说的和包袱里的银子数量完全一致,他确定此人就是失主,便从草丛里拿出包袱还给了那个人。那个人非常高兴,从包袱里拿出两块要赏给胡雪岩,胡雪岩推辞不要,说这是你的东西,理应还给你。失主特别喜欢胡雪岩,说自己姓蒋,在大阜开了一个杂粮行,邀请胡雪岩去当徒弟。
胡雪岩来到杂粮行后非常勤快,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有一天,杂粮行来了一位金华火腿行的老板。他来到杂粮行就生病了,远在他乡无人照顾。胡雪岩主动为他洗衣熬药,照顾了他三个多月。老板特别感动,想把胡雪岩带到金华火腿行做学徒,因为那里规模更大。胡雪岩说要问问杂粮行老板,如果老板同意他才可以答应。金华的老板一听他这么说,知道他是一个懂规矩的孩子。杂粮行老板也愿意成全胡雪岩去更好的地方发展。胡雪岩来到了金华火腿行做学徒。
银票
在金华火腿行,胡雪岩第一次接触到了银票。银票是当时钱庄发出来的,钱庄就类似于现在的银行。由于金华火腿行规模较大,所以杭州很多钱庄的人都会来借钱。他对钱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到钱庄去当学徒需要两个硬性指标,第一个是字要写得漂亮,第二个是算数要非常准确熟练。胡雪岩很聪明,他刻苦练习书法和算盘,还练习心算,算得又快又准。钱庄的人多次接触胡雪岩后发现,这个小孩正是自己需要的人才,便跟金华火腿行的老板说把这个小孩让给他。胡雪岩就跟着钱庄老板来到了杭州的阜康钱庄。这一年,胡雪岩19岁。
阜康钱庄
杭州是个旅游胜地,一般的小孩子第一次来到杭州,肯定想出去玩玩,但胡雪岩一点儿都不动心。他很珍惜这个机会,按照钱庄的规矩,第一个月要训练坐功,坐在那里算钱、包扎,一点都不能马虎,坐一个月就算合格了。胡雪岩进入阜康钱庄后,整整两个月他一步都没有踏出钱庄。第二个月师兄让他出去走走,他也不动,说自己不急。他还深知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他待人诚恳,很会和人打交道,人缘非常好。
在钱庄做学徒需要五年,五年后满师,可以出去跑街,做一些助理的活儿。跑街及格后是做出店,算是业务员。胡雪岩由于表现优异,学徒只做了四年,老板就破格让他出去跑街。胡雪岩擅长跟人往来,在外面混得如鱼得水,由于业绩突出,很快就从跑街升级为出店。他做了出店后,阜康的掌柜给了他一笔呆账,让他去练练手,这笔呆账掌柜自从借出去好几年都没有收回来,本来打算放弃的。胡雪岩了解到借款人本人四处到处借债,根本不会还,但他了解到借款人母亲平时省吃俭用,或许会存下来些钱。有一天他通过让衙门里面的人出面,到借款人母亲那里,通过沟通,这位母亲帮借款人还了这笔款。
这件事让钱庄的于老板对胡雪岩刮目相看,当时阜康的掌柜年纪大了,老板想破格提拔他做掌柜,这是一个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机会,但胡雪岩却说不要。他觉得做掌柜都是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去做,趁自己还年轻,他想在外面多跑跑,了解社会变化,对钱庄业务有帮助。
于老板没有后代,把办事灵活的胡雪岩当作亲生儿子,并有意把阜康钱庄传给他。为了考验胡雪岩,于老板经常故意把碎银子丢在地上,看胡雪岩怎么做。于老板一共丢了八次银子,胡雪岩八次都捡了回来。于老板弥留之际,把钱庄悉数托付给胡雪岩。这所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堪称胡雪岩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胡雪岩继承了于老板的全部遗产,从一个打工者变成了老板。
这一年,胡雪岩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