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如果没有这四个人,我不可能成功。”

面对女儿李讷问自己和谁关系最好的问题,毛主席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毛主席说出这四个人的名字后,李讷闻言有些惊讶,他对父亲也算了解了,然而其中竟然有两个人是她也没猜到的。

朱德:相互并肩作战四十多年

“这位同志,我们一起几十年了!”

1973年,毛主席对着周围的人说道,手上还紧紧握着另一个人的手。

“四十多年了。”朱老总补充道,双手也紧紧握着毛主席。

说到这里,两人很是感慨,不禁回忆起了当初一起并肩作战的日子。

1928年4月底,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镇龙江书院,朱老总带领着南昌起义好不容易保留下来的有生力量,与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实现胜利会师。



这是中国革命的历史性时刻,也是朱老总和毛主席的第一次见面,两人之前都曾听说过彼此,见面后更是相见恨晚。

毛主席十分欣赏朱老总在军事指挥作战方面的丰富经验,为他的军事才能感到惊喜。

朱老总同样很看好毛主席,认为毛主席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决策十分正确,是一个高瞻远瞩,目光长远的有才之人。

经过两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讨,最终,朱老总和毛主席决定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朱老总担任军长,毛主席则就任党代表,至此,朱毛二人开始了真正的并肩作战,两人分则都是一方英雄,合则“天下无敌”。

如果说毛主席是“指挥棒”,那么朱老总就是执行任务的“枪支”,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离了谁都不行。



对此朱老总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总结,“朱离不开毛,毛也离不开朱,朱毛联合一起,就会形成一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在革命期间,朱老总和毛主席经常有着一致的看法,两人在革命胜利的道路上相互依靠,相互支持,即便在偶尔有分歧的时候,也绝不背叛对方。

1930年,朱老总正式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至此这个总司令一职,朱老总一干就是24年,期间从未换过人选,而这也让朱老总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人物。

1935年,张国焘成立以他为首的“中央临时政府”,坚决反对毛主席提出的北上计划。

此时朱老总是一个关键人物,张国焘对他进行逼迫,想要让他去反对毛主席,甚至和毛主席切断联系。

然而,面对张国焘的威逼利诱,朱老总丝毫没有动摇,他坚定地站在毛主席这边。



“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国和全世界都闻名,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呀!”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看到朱老总如此坚持维护自己,毛主席心中也十分感动。

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间朱老总受到了一些委屈,有些人诬蔑他是“黑司令”,1973年,毛主席对朱老总感慨地说道:

“你是红司令啊!”

这是毛主席对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反驳,直接开口将朱老总是“红司令”这件事定了下来,让其他人再也不会向他泼脏水。

毛主席和朱老总并肩作战几十年,这种战斗中打下来的情谊和信任,并不是旁人能够随意离间得了的。



对于朱老总,李讷是没有疑问的,在抗战时期,如果没有朱老总的存在,父亲确实很难成功,或者要走得更加艰难一些。

周恩来:是挚友更是左右手

作为经常在父亲身边的人,李讷对于周总理的存在也深有感慨,他和父亲有着很深的友情,在父亲成功的路上也给予了许多帮助。

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召开,毛主席和周总理第一次见面,但是了解并不深。

直到2个月后,蒋介石发起夺权行动,还对共产党人士展开了突袭,周总理和毛主席深感情况紧急,共同探讨应对策略。

在此次共事中,周总理和毛主席对彼此都非常欣赏,而且两人都有着对共产党的坚定信念,自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31年,当中共苏区的所有人都认为,红军今后的行动方向是继续北上“夺取大城市”时,毛主席大胆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根据当前敌人和我军的形势,认为向东发展才是最有利的。

面对所有人的反对,毛主席并没有放弃,他直接致电当时是他上级的周总理,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计划,那就是夺取漳州。

为此,毛主席给周总理讲述了夺取漳州的理由和好处,听完这番话后,周总理沉思了很久,最终决定对毛主席的这一提议予以支持。

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夺取漳州这一仗不仅打得非常顺利,还缴获了敌人的大量武器。

然而,由于这次行动是两人的“一意孤行”,并没有得到中共临时中央的认同,即便获得了胜利,毛主席还是被“排挤”了。

但也正是经过这一次实打实的作战,周总理对于毛主席的军事才能也有了亲身体会,为后来他更坚定地站在毛主席这边,奠定了基础。



事实证明是金子总会发光,在毛主席被“排挤”期间,周总理始终相信毛主席,并且对毛主席的意见十分关心。

直到遵义会议后,在这个决定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命运的关键时刻,毛主席再次站了出来,以英明的决策带领中央红军走出敌人包围。

从这里开始,毛主席逐渐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而周总理也成为了他身边最得力的助手。

直到新中国成立,毛主席成为了国家最高领导人,周总理也被授予了总理职位,两人共同建设新中国,为新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4年12月26日,毛主席81岁生日当天,周总理亲自赶来和他见了一面,当时两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太好,但毛主席还是和周总理进行了彻夜长谈。



这次的谈话只有他们两人,但是谈话的内容却相当重要,可以说是基本决定了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班子的人选问题。

这次谈话,后来也被称作“长沙决策”,不仅确定了邓公的地位和重要性,让新中国有了后来的改革开放,也为后面的铲除党内不纯洁分子奠定了有利基础。

毛主席和周总理相伴走过了五十多年,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尽管有人曾经在毛主席面前诋毁周总理,但最终毛主席还是将周总理当成了最值得信任的人。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两人的关系,那就是:如果毛主席是新中国的“设计师”,那么周总理就是将设计图纸变为现实的“建筑师”,对于这两人,新中国缺一不可。

柳亚子:惺惺相惜的诗词才子

对于朱老总和周总理,李讷猜到了,也认为两人确实对父亲的成功有着很大影响,然而,除了这两人之外,毛主席还提到了柳亚子


柳亚子

不同的是,柳亚子和毛主席并没有并肩作战的情谊,也没有患难与共、长期共事的基础。

毛主席之所以认为柳亚子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就是因为他从柳亚子所作的诗中,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和激励。

随着进一步了解,他对于柳亚子的为人也十分钦佩,柳亚子是当时著名的南社爱国诗人,而且同样爱好马克思主义学说,对于孙中山也十分追随。

1926年,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和柳亚子一见如故,两人都醉心诗词,而且在这方面都有着不小的成就。

共同的爱好让两人很快就熟悉了起来,后来又因为愤慨于蒋介石夺权的阴谋,两人相继从国民党离开,至此有了一段短暂的共进退经历。

因为这件事,后来两人还上了国民党的追杀名单,柳亚子为了活命逃到日本,两人至此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次联系。


国民党军队

毛主席和柳亚子,常常用诗歌进行交流。

1931年,柳亚子得知毛主席指挥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后,心情激动不已,和国民党相比,柳亚子更看好共产党的前途,对于毛主席也是惺惺相惜。

激动之下,他提笔挥就,写下来一首豪迈诗篇。

其中有一句写道“十万大军凭掌握,登坛旗鼓看毛郎”,表达的就是他对毛主席的赞赏之情。

新中国成立不久,柳亚子受毛主席的邀请来到北京,有一次看完了一场《和平鸽》的演出后,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浣溪沙》赠给毛主席。

毛主席看完后,也回了一首《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以诗歌进行唱和,是毛主席和柳亚子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

对于毛主席来说,柳亚子是他的知己,更是时刻激励着他,鼓舞着他向前的指引。



在革命的道路上,英明如毛主席,也会遇到数不清的困难和险境,平时放松的时候,他就会看书当作消遣。

毛主席尤其喜欢看柳亚子的诗词,柳亚子虽然是一个诗人,但是他并非无病呻吟,而是以诗歌作为武器,他的诗歌具有着非常鲜明的坚毅个性和“掀天揭地”般的革命气质。

正是这种革命气质,深深吸引着毛主席,让毛主席从柳亚子的诗歌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强大能量。

1944年,柳亚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

“世界的光明在莫斯科,中国的光明在延安”。

可见他对于共产党的推崇和支持,相同的追求和一致的爱好,让两人的友情日益紧密,这种精神上的交流对于毛主席来说非常重要。


柳亚子

不过相比于朱老总和周总理,毛主席和柳亚子真正的接触并不算太多,难怪李讷没有猜到他。

鲁迅:文字的巨大影响力

李讷没猜到的,还有鲁迅,毛主席和鲁迅,并没有真正见过面,这后来也成为了毛主席心中的遗憾之一。

不过后来想想,李讷也能够理解了,正如同父亲和柳亚子之间通过诗词交流,柳亚子的诗歌对毛主席有着很大影响一样,鲁迅如同刀枪、匕首一样的杂文,又何尝不对毛主席产生了深远影响呢?

毛主席曾经说过,鲁迅是“文化新军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正所谓见字如见人,毛主席对于鲁迅的著作十分推崇,甚至还会一边看一边做笔记,从中汲取到了许多有营养价值的思想。



柳亚子和鲁迅,是毛主席最喜欢的诗人和文人,两人也有着相似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柳亚子,就是诗歌领域的另一个“鲁迅”。

鲁迅的杂文辛辣、讽刺、一针见血,是战斗的文字、革命的文字,他和柳亚子一样,虽没有亲自上战场,却也在用着自己的文字为革命而战。

毛主席之所以喜欢读鲁迅的文字,除了他文字中的战斗精神让毛主席十分欣赏之外,还因为鲁迅在杂文中,还时常透露出他对于政治和局势的远见。

这让经常读鲁迅文字的毛主席,也获益颇多,毛主席曾经称赞鲁迅,说他“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

毛主席对于鲁迅文字的热爱,甚至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



1947年,我军要从延安进行战略转移,为了加快速度,毛主席扔掉了不少东西,但他唯独舍不得扔下的,就是一套《鲁迅全集》。

这套书陪着他走过了许多艰难岁月,从延安到西柏坡,再到中南海,可以说既见证了祖国的战火纷飞,也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

鲁迅虽然1936年就离世了,走得比较早,但他的精神和智慧,却以书籍、文字的方式,给毛主席留下来深深的影响。

甚至毛主席本人都说,自己的成功有鲁迅的一份功劳。

解放后,毛主席还亲自在他新迁的墓碑上,写下了“鲁迅先生之墓”几个字,可见两人虽然没有正式见面,但毛主席对鲁迅的尊敬和情谊却丝毫不减。

毛主席是中国的一代伟人,但他的成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也受到了许许多多人的影响和帮助。



其中,毛主席在回答女儿李讷的提问时,就说出了对他影响最大的四个人,他们就是朱老总、周总理、柳亚子和鲁迅。

这四个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不同层面上都对毛主席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他最终成功带领共产党人建立新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对于毛主席那个时代的革命人士来说,国家的动荡让他们的联系变得艰难,但也让真正相通的心,变得更加紧密。

这四个人不仅是对毛主席影响至深的人,更是毛主席的一生挚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