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环球时报消息,德国《星期日世界报》报道称,中国外交部官员在布鲁塞尔探讨了中国参加乌克兰维和部队的可能性。3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明确回应此报道完全不属实,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一贯且明确。这一回应,迅速打破了国际舆论场上的不实传言。
在俄乌冲突持续三年多的复杂背景下,欧洲舆论抛出“中国出兵乌克兰”一说,并非空穴来风。欧洲在这场冲突中承受着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经济上,欧盟对乌克兰的军援资金池逐渐见底,部分国家如德国还面临去工业化浪潮带来的经济停滞与衰退,自身财政负担沉重。政治上,欧洲在对俄乌冲突的态度上内部存在严重分歧,难以形成统一有力的决策。军事上,欧洲既要应对俄罗斯的军事压力,又要维持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力不从心。
普京(资料图)
在此情形下,欧洲推动乌克兰维和计划,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缓解自身压力,同时提升在俄乌冲突后的国际话语权。但该计划面临诸多难题。俄罗斯方面,普京早已明确表态,坚决不允许北约军队以任何名义进入乌克兰,哪怕是打着“维和部队”的旗号,俄方认为这将威胁其国家安全。美国方面,特朗普政府对欧洲的安全承诺愈发模糊,虽与俄罗斯进行沟通,却未公开支持欧洲的维和计划,甚至私下认为欧洲难以凭借自身力量震慑俄罗斯。
欧洲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各国对维和计划各有盘算。法国想借此推动“欧洲军”建设,提升自身在欧洲防务中的主导地位;德国担心刺激俄罗斯,影响自身能源安全等利益;东欧国家则在是否与美国站队问题上犹豫不决。即便提出该计划的英国,其国内军方也明确反对。欧洲炒作“中国出兵乌克兰”,实则抱有多重期望。
马克龙(资料图)
他们认为,若中国出兵,一方面可能突破俄罗斯对北约部队进入乌克兰的反对,毕竟中国与俄罗斯保持着良好的战略关系;另一方面可向美国交代,显示欧洲在解决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积极作为;此外,还能在乌克兰战后重建的经济蛋糕中多分一杯羹,中国的参与或许能增加重建计划的吸引力与可行性。然而,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从未动摇。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始终秉持不干涉他国内政、不充当地缘博弈工具的原则。中国坚持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方向,尊重俄乌双方主权,积极推动和平谈判。
早在2023年,中国就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明确反对军事干预,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实现停火。中国特使多次开展穿梭外交,与各方沟通协调,为推动和平解决危机付出努力。中国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有着严格的原则遵循。中国代表在联合国重申了维和行动的三大基本原则:当事国同意、保持中立、非自卫或授权不使用武力。在乌克兰当前局势下,俄乌双方仍处于激烈对峙状态,远未满足这些原则。
朔尔茨(资料图)
冲突双方在领土、安全等核心利益上存在巨大分歧,此时若强行推动维和行动,不仅难以实现维和目标,反而可能使局势更加复杂。中国拒绝卷入欧洲单方面推动的所谓“维和”框架,是基于对国际规则的维护和对自身国家利益的考量。联合国在国际维和行动中具有主导地位,任何绕过联合国、由个别国家私自推动的维和计划,都缺乏合法性与有效性。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在全球多个地区为维护和平稳定作出贡献,但在乌克兰问题上,不会轻易被卷入不符合国际规则的地缘政治博弈中。
从长远看,俄乌冲突的解决需要冲突双方以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将继续在尊重各方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以和平使者的身份推动多边对话,为实现俄乌冲突的和平解决贡献智慧和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在不恰当的时候、以不符合自身原则的方式介入冲突,中国坚决不会背下这口无端的“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