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还想去有风的地方
春天,一半春光,一半花香,还有一半是什么呢?那一定是用来做蒸菜的青青的叶、嫩嫩的芽。经历了一个胖乎乎、圆滚滚的冬天,减肥无疑是春季的当紧大事。减脂食谱中,怎能少了河南人的蒸菜呢?
用于蒸菜的食材均是家常菜蔬,有些还取之于野菜行列,可谓是最素朴的原料烹饪出最营养美味健康的食物。蒸菜保留了食物最原始的本味,饱含着田园最质朴的纯真,味道清淡,亦菜亦饭。
春天,大量叶类蔬菜上市,它们富含维生素、钙和其它微量元素,有些绿叶蔬菜的钙含量与牛奶旗鼓相当,甚至超出牛奶,叶类蔬菜是做蒸菜的好原料。
蒸菜少油无糖不煎不炸,没有油烟,只需要将菜洗净,拌上玉米面或是小麦面,放在蒸锅上蒸上几分钟,出锅后浇上蒜沫、盐、小磨香油调拌均匀,几分钟就好。不需要在灶台前守着,也不需要考究的工序和复杂的造型。刀功如何,更是无需纠结,简直是又懒又需要减肥人的不二之选。
春天,嫩绿的榆钱团团簇簇缀满枝头,捋下来生吃,清甜爽脆,若是做成蒸菜,就成了馋人的美食。乾隆皇帝曾对榆钱赞誉有加:“汤官十字不须夸,榆荚登盘脆熨牙。未必八珍输此叶,要将风物识农家”。
槐花也是做蒸菜的上等材料,苏轼说“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花,浮香一路到天涯”。生吃槐花,入口甜香,拌上面粉蒸食,便是美味的麦饭,也就是蒸菜。
除了榆钱、槐花,田野里的荠荠菜、蒲公英、面条棵、茼蒿都是蒸菜的好原料,可以说,在幅员辽阔的河南,简直是无菜不蒸。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一入夏,可供俏厨娘蒸的食材更多了。夏天的灰灰菜、马齿苋,豆角,茄子,苋菜(玉米菜)都是蒸菜的原料。
盛夏时,天气炎热,菜菜们都开始疯长起来,长长的豆角两两成双挂在藤蔓间,弯弯绕绕的模样,像极了田园里的诗行。
清人吴伟业有诗云:“绿畦过骤雨,细束小虹蜺。锦带千条丝,银刀一寸齐”。刻画出了豆角们活泼泼地荡秋千的模样。把豆角头尾掐掉,老豆角扯掉边筋,切成寸段,拌上面上锅蒸后浇上蒜汁,谁能不爱呢?
作家池莉曾写过一篇关于晚秋茄子的做法,将秋茄下锅,配上辣椒,美其名曰“绝代佳人”。茄子吸油,这种吃法并不健康,俗话说:“秋败茄子似毒药,秋败丝瓜胜良药”,说到茄子的营养吃法,还得数蒸茄子。
夏天的白茄肥嫩如玉、紫茄色如眉黛,摘取一颗,连面都不用拌,直接上锅蒸软绵了,取出划开,放上料汁,配上香甜晶莹的东北大米,一口下去,哎呀,吃出了盛夏的味道哎。这个时候,你是不是想起莫文蔚那首《盛夏的果实》:“也许放弃,才能靠近你。不再见你,你才会把我记起。时间累积,这盛夏的果实,回忆里寂寞的香气。……”歌曲充满了惆怅和遗憾,好在大口吃蒸茄子的我从没吃出惆怅和伤感,只有满足和甜蜜。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气温骤降,秋燥来袭,秋天是容易上火的日子,这时候安排上蒸菜是最合适不过。
“苏轼说:“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这里的“芦菔”即萝卜,萝卜经秋霜浸润更加甘甜,将萝卜用擦子擦成丝,如玉似雪,上锅蒸制后的萝卜口感鲜嫩,别具风味。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秋天的莲藕亦是蒸菜的好食材,莲藕有着露水的风味、月色的清香,色白如玉,香糯可口,用来做蒸菜,可搭配排骨、五花肉,肉味香浓,莲藕清甜,若是再铺些荷叶佐味,是不是更显“露为风味月为香”的雅致呢。
“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范成大这样赞美冬日的白菜,“塌地菘”即冬日经霜的白菜,诗人赞其味道鲜美如蜜藕。蒸白菜以霜打后的白菜为佳,叶软味甘,正应此诗。山药绵软甘润,南瓜甜香绵密,每一口下去,都像是冬天的甜言蜜语。
其实,在过去,河南人民的蒸菜远没有今天这么风雅,在特殊年代里,河南人民把粮食上交给了国家,以植物的叶芽来充饥,尝试一切可以果腹的食物,形成了今天的蒸菜,可以说蒸菜对于河南人来说,是青黄不接时的无奈之举。蒸菜里,藏着河南人的大爱和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