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了,我国每年新增退休人员一千万人左右。江苏省作为我国离退休人员数量最多的省份,2023年末的离退休人员数量达到了1,106万人,比上年净增加54.7万人。如果考虑到退休人员去世,预计当年新增退休人员近百万人。退休老人的养老金高低与其他因素相关,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①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或者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

为了体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能力,退休养老金的计算直接和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退休养老金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

过渡性养老金实际上是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因为缺少个人账户积累的一种待遇补偿。2024年以前江苏省采取的推算个人账户余额的办法,对1995年12月之前的缴费年限计算。2024年以后,采取的是跟其他省份一样的社平工资挂钩方法。不过采取的是三年过渡的方式,今年1月份已经有不少老人的养老金出现了提升。

当然,我们不要以为推算个人账户办法一定会吃亏。最初退休的那一批人,其实按照现在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养老金是更低的。所以他们没有过渡性养老金补差。


另外,基础养老金等于江苏省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加视同缴费年限×1%。2024年江苏省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是8785元,在全国属于较高水平了。但养老金计发基数,未来将会逐步过渡到全口径社平工资的。

②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

缴费指数是为了消除历年缴费基数和社平工资的差异,采取的是比值计算的方法。比如说,当年我们的缴费基数之和是60%的上年度社平工资,缴费指数就是0.6。但如果10年缴费指数是0.6, 10年是1.0,缴费年限只有20年,则平均缴费指数只有0.8。

关于缴费年限的问题,其实一些省份也有所不同。像陕西省、北京市等地采取的是应缴费年限,如果断缴,当年的缴费指数将是零。

③缴费年限。

缴费年限包括了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是具体到每个月的。可以说每多缴费一个月,养老金都会多一些。

④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因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每月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录个人账户的,恰好是个人缴费部分。2005年以前是11%,个人缴纳比例只有3%~4%。但是不管怎样,都是跟缴费基数挂钩。缴费基数越高,个人账户余额就会积累越多,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会越高。


⑤个人账户记账利率。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钱每年都会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最早的时候一般只有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相对很低。

2005年以后,国家改革了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规则,一般提升到4%~5%了。2016年以后,全国统一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当年高达8.31%。主要参考社平工资和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等因素确定,去年利率有点低,但是也高达2.62%,而且是复利计算,比银行存款好多了。


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按照全国统一规定的计发月数规则,越晚退休计发月数越小。从40岁到70岁,每一个年龄都有其专门的计发月数。50岁195个月55岁170个月,60岁139个月。如果是不足整数岁的情况下,过去是按照下一个计发月数来计算,现在则是按比例来转化。

比如说56岁计发月数164个月,55.5岁计发月数则是167个月。

⑦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

这一部分时间既包括了实际缴费,又包括了视同缴费,主要是用于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相对来说,过渡性养老金改为社平工资以后,比单纯个人账户积累要划算,但实际上过渡性养老金还有一项对比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待遇。比如像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一样,过渡性养老金替代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

总体来说,我们养老的目的是为了老年以后有一份充分的养老待遇,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晚退多得才是真正的关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