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朋友是2026年即将退休,事业单位职工,想知道,如果在退休前晋升高级职称还有哪些作用?说实话,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正在逐步脱离退休前职务决定待遇的机制。但是出于尊重历史的规律,晋升高级职称对于早些年的缴费年限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养老金是这样计算的:

只要是2014年9月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人群,在退休时养老金主要就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另外一部分实际上不应该属于基本养老金待遇叫做职业年金。每年养老金调整的时候,也不包括职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领完以后也不会再有这一部分待遇,而且职业年金是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而基本养老金无需缴纳。


退休前如果提升至高级职称,对于养老金计算影响是这样的:

首先基础养老金部分,影响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平均缴费指数是实际缴费指数和视同缴费指数的按各自年限平均值。比如说实际缴费指数为1.8,缴费年限10年,视同缴费指数1.6,视同缴费年限30年,则平均缴费指数为1.65。如果退休前晋升高级职称,视同缴费指数由1.6提升至1.7,则平均缴费指数会提升至1.725。

第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如果我们晋升高级职称,不会影响上年度工资,所以当年缴费基数不受影响。但如果2025年提升,2026年的缴费基数就会受到影响,在2026年退休的情况下,或会稍稍影响一点个人账户余额,进而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

如果是60岁退休,计发月数139个月。个人账户余额每多139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才会每月多领取一元。

第三是过渡性养老金部分,这一部分直接跟本人的视同缴费指数挂钩,所以晋升高级职称也会直接影响过渡性养老金计算。


第四是职业年金部分。这一部分待遇的计算跟个人账户养老金一样。

一般来说,退休前如果晋升高级职称,视同缴费年限30年左右的话,养老金一般都能提升七八百元甚至更高。但如果视同缴费年限短,提升额度就有限了。

基本养老金以外的待遇提升。

退休以后,一些地方还会有地方性补贴,这主要涵盖过去没有纳入缴费基数的部分,另外还有一些住房补贴、提租补贴等待遇。这些都是跟本人退休时的职务相挂钩的,如果退休前晋升高级职称,那就会按照高级职称来发放相关待遇,肯定会比中级职称高出一截。比如说,山西省的冬季取暖费中级职称是3920元,高级职称是4480元。

另外,对于女性专业技术人员来说,高级职称的女性退休年龄是60周岁,可以延长五年的职业生涯,也是很重要的。

其实,我国职称制度也实施几十年了,这也算是个人终身努力荣誉的一种体现。特别是退休以后高级职称就不再占单位名额了,退休前评上概率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只要有评上的可能,还是不要放弃的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