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许昌襄城一村庄枯井内发现近百具无名遗骸一事引发热议,此前一些报道和文章中称这些遗骸是抗战时期的烈士遗骸,这些遗骸生前的年纪最小的不到15岁,骨头上子弹贯穿伤……
4月1日,多方对此事做出回应,其中许昌当地相关部门称还没有确定这些遗骸为烈士遗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有人发布的假消息还是正在确认当中?
4月1日,“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 (“英魂回家”账号的认证主体)秘书长余浩回应称,他说此前相关报道中“烈士遗骸”的表述是不准确的。比较好理解,因为烈士需要相关部门认定,而这个“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是民间机构,本身是不具有认定烈士的资质,是不能直接将这些遗骸认定为烈士的,但是他们正在协助做进一步的鉴定。
根据该中心此前发文内容,十几年前,襄城当地的学者得到了一些阵亡将士的线索,经过这十几年的走访调查了解到,在襄城的中冀村的枯井里面埋了上百位阵亡将士,但是现在已经过去八十多年,当年的井和碑早就夷为平地。今年2月,英魂回家启动搜寻抗战烈士遗骸的行动,根据线索发掘了这口枯井,在襄城的中冀村的枯井旧址上发现了这些遗骸。
4月1日,襄城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回应,称他们对枯井内遗骸展开鉴定工作,工作人员表示在鉴定结果没有出来之前称这些遗骸为“烈士遗骸”并不妥当。许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已经接到襄城的报告,他们也将此事上报,需要进一步核实这些遗骸的身份。
根据“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此前的发文内容,通过枯井内发掘的子弹、衣物、弹片以及村里年纪较大的长辈叙述内容来看,枯井中的这些遗骸基本上可以确定为阵亡将士,只不过认定为烈士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流程,还需要进一步综合判断。比如需要对枯井内的子弹、弹片、衣物需要检验,还需要查询相关资料考证当年这里发生的战斗情况,当然肯定也会走访当地比较年长的村民,将这些多方信息结合起来才能给出最终的结论。
根据目前已有的这些信息大概也能得出初步结果,现在我们对于认定烈士有严格的流程和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等待,认定流程必须严格执行,这也是对无数烈士的尊重。
当然,有一些网友认为“只要有足够的信息证明这些遗骸是当年阵亡的将士,在没有认定下来前,大家也可以称呼为烈士,这并没有什么不妥。”说实话,这个问题很难达成共识,网友们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这个问题值得大家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