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展示广州市花都区山水田园风光、人文历史、各项建设成就等,花都区政协诗书画院联合花都区融媒体中心、花都广电艺术中心制作“书香政协·半月风雅”栏目,以“歌颂花都”为主题,以区政协诗书画院成员的诗词楹联、书法、美术、摄影作品为载体,以图文并茂、声画互动的形式为广大市民奉上一份“文化美餐”。本栏目每月逢1日、15日推出,下面请看第17期:《“书香政协·半月风雅”⑰:走进三华村》。
《天空之镜》(三华村) 孙月明 摄
三华村简介
三华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道,村民多姓徐,是花都区著名古村落之一,有900多年历史。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三华村承载着许多名片和标签,作为花都的“千年古村”,资政大夫祠、御史大王诞闻名遐迩;作为辛亥革命的“英雄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有16位是三华村人。
据《徐氏族谱》记载,三华村徐氏之祖徐宗远和徐姓族人原在南雄保昌县居住,其于北宋元丰八年(1085)被朝廷任命为南海县主簿,就举家南迁到广州番禺,选择在此地开村,由于徐宗远在家里排行第三,相传他还在村里开了一家“三华茶店”,三华村由此而得名。现在的三华村由中华、西华、东华、元华四个经济社组成,全村土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
《城乡融合展新姿》 马心欢 摄
题花都三华村
贺艳梅
南下开村九百年,徐公筚路辟云烟。
大夫祠畔古榕月,又照茶香新店前。
书法 作者:黄国强
步韵贺艳梅走进三华村
罗乃坚
史册风流数百年,徐门代有俊贤传。
枕城倚髻双屏立,古韵新晖荷影妍。
注: 髻,指丫髻山。
书法 作者:胡凌
三华村水仙公园
梁庆
小桥溪影沐徐风,绿道闲亭对碧空。
资政祠旁榕荫广,水仙茶史笑谈中。
书法 作者:傅忍平
《三华村》 吴耀祥 摄
国画《三华村古村落》 作者:朱田生
楹联作品:
题三华村
汤爱芝
三华灵秀,九百村龄,屡出贤才,孙文题字见沧桑,十六黄花岗烈士,英魂不灭,铸就辉煌荣故里;
四海情怀,几多族裔,频游乡梦,徐氏编书凭志气,千秋水仙庙名园,古殿重光,镌来烂漫耀新章。
三华村
马二坡
(一)
祠布巷街,庙宇牌坊承古韵;
村绕澄湖,高楼绿树荡新风。
(二)
连市牌坊,古祠巷陌承文脉;
环湖村落,绿道高楼入画图。
题三华村
梁绵东
三本端齐,资政百年凝瑞气;
华名久远,徐公世代见英风。
注:三本,天地为生之本,先祖为类之本,君师为治之本。
忆三华村徐日培烈士(鹤顶格)
汤爱芝
日结同盟存大义;
培经浩劫证丹心。
三华村水仙茶亭
梁庆
水气闲亭壶煮月;
仙风御史古留芳。
三华村西华牌坊
梁庆
西岭云霞色满堂,故乡胜景;
古祠勋业心连祖,福地国华。
注:此联嵌了西华二字,是三华村西华牌坊的点睛二字。上联套用了唐代李颀七律诗句“西岭云霞色满堂”,使故乡胜景更加美丽,下联反影了三华村古祠很多,祖先的功德使后辈建勋业。
《书香三华浓》 周洁萍 摄
《魅力三华村》之二 黄朗秋 摄
《第一届花都区三华村御史大王诞暨敬老孝亲活动》马心欢 摄
来源:花都区政协诗书画院 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统筹、文字:吴隆恩、谢惠瑜
配音:李泳希、简雅琪、黄子川
视频:蔡剑豪
编辑:梦圆
复核:龚耀东 吴敏娜
校对:贾愚 彭天阳
审核:邓必彦
内容推荐
“花都发布视频号”内容推荐
“花都两会”系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