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惟乔

来源:破局邦

当代年轻人的职场现状,主打一个“既要又要还要”——

既要工资稳定,又嫌老板傻叉;
既要摸鱼自由,又怕裁员毕业;
既要躺平养生,又卷不过同事。

你焦虑吗?焦虑就对了。

但焦虑的根源根本不是“没工作”,而是你根本没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件“事”

打个比方——有人让你每天搬砖八小时,你搬得龇牙咧嘴,觉得人生灰暗;

但如果是你自己想盖一座小木屋,搬砖搬得汗流浃背还哼着小曲,甚至半夜爬起来研究怎么用榫卯结构让屋顶更结实。

区别在哪儿?

前者是“工作”,后者是“事”。

前者是老板的KPI,后者是你自己的DNA。

所以啊,不想上班就别硬找工作了,找个能让你两眼放光的事做,比什么都强。

1

为什么传统“找工作”

会让人变成行尸走肉?

因为“找工作”的本质是拿时间换钱,而“换钱”这件事,天然带着一种卑微的乙方感。

你每天挤地铁时像沙丁鱼罐头,打卡时像流水线零件,开会时像AI语音助手,唯一能证明你是人类的,可能就是厕所隔间里那声沉重的叹息。

更扎心的是——
你越努力打工,老板的别墅越大;
你越认真加班,公司的市值越高;
你越忍气吞声,HR的裁员名单越厚。

最后你发现,自己不过是资本齿轮上的一颗螺丝钉,拧紧了没人夸你,生锈了分分钟换掉你。

这时候你还敢说自己在“做事”吗?不,你只是在“被事做”。

反观那些真正“有事做”的人——

开煎饼摊的大姐凌晨三点和面,但她说“这摊子是我的,多卖一套就能给闺女买新书包”;

做独立游戏的团队天天熬夜改BUG,但他们说“这游戏是我们的孩子,上线那天就是它满月”;

甚至楼下收废品的大爷,都能骄傲地宣布“这条街的纸箱子,都归我管”。

他们眼里有光,因为他们在为自己的“事”拼命。

而你眼里只有Excel和钉钉,因为你在为别人的“事”填坑。

2

“找事做”和“找工作”的区别

比狗和热狗的区别还大。

找工作的人:

  • 核心诉求:五险一金,双休,别加班。

  • 日常状态:带薪拉屎,带薪做梦,带薪思考宇宙的尽头是不是考公。

  • 终极目标:熬到退休,领养老金,从此和老板相忘于江湖。

找事做的人:

  • 核心诉求:这事能不能让我半夜笑醒?能不能让我甘愿倒贴钱?

  • 日常状态:主动学习,主动试错,主动把周末献给“如何让事情更牛逼”。

  • 终极目标:把事做成IP、做成品牌、做成别人抄都抄不走的护城河。

举个极端例子——同样是写代码,打工仔写的是老板要求的“用户增长系统”,而马斯克写的是“送人类上火星的代码”。

你说这能一样吗?

前者下班后恨不得把键盘砸了,后者写嗨了能直接睡在火箭发射架旁边。

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在“打工”还是在“做事”,就看他愿不愿意为这事倒贴时间、金钱,甚至尊严。

3

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件“事”?

别急着去庙里求签,也别指望DeepSeek给你答案。

记住一个原则:“事”不是找出来的,是试出来的。

具体操作分三步——

第一步,先把自己当个“渣男”。

广泛尝试,快速抛弃,绝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去摆摊、做自媒体、学插画、搞社群、甚至研究怎么用AI生成奥特曼大战海绵宝宝的同人小说……什么离谱玩什么。

重点不是“成不成”,而是“试没试”。

就像打游戏开地图,你连野区都没逛过,怎么知道自己适合当战士还是法师?

我有个读者,原本是国企文员,天天喝茶看报觉得自己废了。

后来她试了试给朋友圈代购P图,结果发现P图比写报告快乐一万倍,现在干脆辞职开了家“拯救丑照”工作室,专治游客照僵硬、相亲照尴尬、毕业照脸黑,生意好到客户排队夸她“赛博华佗”。

她说:“以前上班像上坟,现在P图像修仙。”

第二步,抓住“心流瞬间”。

什么事能让你忘记时间、忘记吃饭、忘记男朋友的消息?

可能是你写代码时突然解决了BUG的狂喜;
可能是你拍视频时想到一个神级转场的兴奋;
甚至可能是你炒菜时琢磨出“老干妈配冰淇淋”这种邪门搭配的成就感。

这些瞬间,就是你的“事”在向你疯狂发射信号。

别管这事多小众、多不赚钱、多被人嘲笑“这也能算正经事?”,先干了再说。

我表弟大学学的是金融,结果天天在宿舍捣鼓怎么把《甄嬛传》剪成悬疑剧。

亲戚都说他“不务正业”,结果去年B站热门榜上全是他的二创视频,广告主排队找他合作,现在他张口闭口“本宫的投资回报率”。

第三步,把“事”变成“产品”。

哪怕你爱的是捡垃圾,也得捡出风格,捡出水平。

比如,有人专门收集麦当劳限量玩具,写成《全球麦门圣物图鉴》;

有人沉迷给流浪猫做表情包,做成NFT卖了十万;
甚至有人靠测评全网泡面,吃成“碳水教父”。

记住,商业社会里,“为爱发电”活不久,“用爱换钱”才能可持续发展。

4

“找事做”的路上

你会遇到三大幻觉

幻觉一:“等我准备好了再开始”。

打住,

你永远准备不好。

你想做短视频,但觉得设备不够专业、镜头表现力差、连BGM都选不明白。

结果呢?隔壁初中生用手机拍的“校园狗血剧”已经百万播放了。

幻觉二:“别人都比我强”。

其实上,大佬也是从菜鸟开始的,爷爷都是从孙子过来的。

李佳琦第一次直播只有79人观看,其中一半还是来骂他“娘娘腔”的黑粉。

但现在,他说“买它”的时候,连你妈都得掏钱包。这两年虽然被打压,但在背后,人家还是默默地赚大钱。

幻觉三:“不赚钱的事不值得做”。

对于做期的早期来说,你一定是没有收入,要做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正向结果的。

所以早期就别奔着赚钱去了。

越是早期越要“用爱发电”。

我刚开始写公众号时,连续三个月收入为零,但粉丝的一句“你的文章骂醒了我”,比老板发的年终奖还让我亢奋。

后来甲方爸爸们找上门,我才发现:热情积累到一定程度,钱会自动找上门。

5

送给所有“不想上班”的朋友一句话:工作会背叛你,老板会PUA你,同事会卷死你,但你的“事”永远不会辜负你。

哪怕你暂时还得靠打工续命,也请在工位抽屉里藏一本“搞事计划书”:

上班时你是张会计、李销售、王客服;下班后你是手作大神、段子手、野生哲学家。

总有一天,你的“事”会强大到让你拍着桌子对老板说:“抱歉,老子要去拯救世界了,这份离职协议您签一下。”

毕竟,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上班如上坟”,而是临死前发现,自己从没为真正热爱的事拼过命

现在就动起来,朋友。

找事做,你的灵魂和支付宝余额,都会感谢你。


Photo by Alvin Mahmudov on Unsplash

— THE END —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

【必学线上课程】

【全面专业系统的管理服务体系】

陪伴企业成长——帮助企业持续管理能力改进

辅导/微咨询/实践工作坊/定制服务

为组织赋能——帮助企业管理绩效提升

线上/线下课程/专题内容

详情请咨询:

电话:010-65101109

微信:13811377374

提升管理功底,获得更多管理思想与实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