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赵玉兰,今年53岁,初中学历,早些年在我们小县城的一家食品厂上班,后来厂子倒闭了,我就一直在外做些零工。
现在在县城里一家早餐店帮工,一个月能挣五千多块钱。
老伴早年去世,我一个人把儿子赵志伟拉扯大,没再嫁人。
他现在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
我住在县城边上的老居民楼里,房子还是老伴在世时单位分的。我没退休金,也没有什么存款,靠打工挣钱。
生活本可以过得平平稳稳,可是自从儿子结婚以后,我的日子就像掉进了无底洞。
我本想着,儿子结婚了,我就轻松了,可后来才知道,做了婆婆,反而比当妈时还要累。
儿媳妇是个城里姑娘,家境不错,婚礼办得体体面面,都是我一分一分攒出来的积蓄,还有亲戚朋友凑的。
婚后他们在城里买了房,是女方家出的首付,我儿子贷款还贷,我每月也拼命往里贴点儿,就怕他们小夫妻压力太大。
可这一贴,就像开了口子的水缸,怎么也止不住。
02
我记得最开始是儿媳妇怀孕那年。
她辞了职在家养胎,儿子一个人上班,日子紧了点。
我想着她怀孕辛苦,就每月多给一千块钱让她补补身体。
等孩子出生后更是不得了了,奶粉、尿布、辅食样样都要花钱。
我每月五千的工钱,几乎全贴补他们家,自己只留几百块零用。
我不是没想过拒绝。可一想到孙子还那么小,儿子也确实压力大,我就心软了。每次看到儿媳妇晒孙子的照片,写着“今天宝宝吃了牛油果泥,赞助人:奶奶”,我心里也觉得甜滋滋的,觉得自己做得值。
可这种“甜”,很快就变了味。
有一次,我早上四点钟起床去店里和面,累得手都抬不起来。中午休息时,我打开手机无意中刷到亲家母的朋友圈。她发的也是孙子的照片,配文却是:“带娃实在太累,幸亏有阿姨帮忙,不然这把老骨头也要累散架。”
我心头一紧,心想她不是一直说自己在家带娃么?怎么请了保姆?孩子不是我儿子他们带的吗?我忍不住点开她朋友圈往下翻,越看心越凉。
原来亲家母在家根本没带孩子,她去跳舞、去旅游、去做美容,朋友圈晒的全是生活享受。她朋友评论:“你这日子过得真是神仙都羡慕。”她回复:“我女儿孝顺,女婿也懂事,不让我操心。”
我一下就明白了,原来他们一家子根本没把我当一家人。
我打工贴补他们家,亲家却在享受生活;我凌晨起床干活,她在保健中心做按摩;我穿着旧衣服舍不得买新的,她却晒着新买的金项链说“犒劳一下自己”。
我忍了下来,没和儿子说。他工作忙,我也不想添麻烦。可后来的一件事,彻底让我寒了心。
那次是孙子生病住院,我急匆匆赶过去,结果儿媳妇在电话里冷冷地说:“妈,不用了,我妈已经来了,您还是别折腾了。”我站在医院门口,手里拎着热好的汤,一下子不知道该往哪走。
我站在那儿,像个多余的人。
晚上回家,我忍不住跟儿子发了个微信:“妈最近身体不太舒服,可能干不动活了,不能再每月贴钱给你们了。”
他发了个“哦。”后面就没了下文。
我以为他会问问我身体怎么了,会担心我,哪怕一句“注意休息”也好。可他什么都没说,就像我只是个自动取款机,停了就没用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照常上班,但心里却像堵了块石头。有天晚上,我做梦梦见自己还是年轻时候,带着儿子在田里干活,他喊我“妈,我饿了”,我赶紧把自己带的饼子掰给他吃。
醒来后,我眼泪止不住地流。
我这辈子,所有的力气都用在他身上了,可他从没想过我是谁。
我开始试着和自己对话。为什么我要一直贴补他们?他们真的需要吗?还是我自己放不下那个“做妈”的身份?
那天,我辞了职。老板很惊讶:“你干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不干了?”
我笑了笑:“累了,想歇歇。”
我没告诉他们,我其实是想过一次自己的生活,哪怕晚了点,也想试一试。
我拿着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买了新衣服,去理发店修了头发,又去菜市场买了点水果回家。路上有熟人看见我,还夸我气色好,我笑着说:“歇下来啦,不干了。”
回到家,我把手机静音,关了微信提示。那一刻,我觉得前所未有的轻松。
儿子后来打来电话,说家里要交物业费,问我能不能先帮忙垫上,我淡淡地说:“妈现在没工作了,自己都得省着点用,帮不上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说:“哦,那算了。”
我没再说话,挂了电话后,心里却意外地平静。
我终于明白,有些“躺平”,并不是放弃生活,而是重新拾起自己的尊严。
03
现在,我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去公园散步,回来做饭,看剧,种花。我学着做以前没时间做的事,也开始和以前疏远的老姐妹联系上了,一起聊天喝茶。
儿子偶尔还会打电话来,但次数少了。我不再强求他什么,也不再自责内疚。我终于明白,母亲不该是一口无底的井,更不该是一台永不停歇的提款机。
我尽了一个母亲该尽的责任,现在,是时候把生活还给自己了。
未来的日子,我不再为别人而活。我想为自己活一次,即使晚了,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