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油,号称食用油界的'健康明星',却在超市货架上演着真假难辨的戏码。

就说我家隔壁永辉,一瓶750ml的”特级初榨”标价109元。但拐个弯去好又多,一个没听说过牌子的”100%西班牙进口"同款,就只要25元。在电商平台,同样规格、满瓶英文的"保税区直发”“特级初榨",价格又卡在80块这个不上不下的位置。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从不追求餐厅级别的顶级油,但想买到名副其实的特级初榨橄榄油,似乎也像在开盲盒。毕竟”特级初榨"这个标签,似乎谁都能往上印。

然而,就在几周前,在广东中山的一家餐厅 ——

“你那个橄榄油还有吗?拿出来给我朋友试试!” 我的同伴突然向主厨索要了一样菜单上没有的东西。她转头兴奋地对我说:“上次尝过之后,我一直忘不掉,特别不一样。”


那是家餐厅人均1000+的融合菜馆,佐餐用顶级进口橄榄油,在我看来合情合理,所以朋友的热情我一开始并没太在意。很快,服务员端来一小碟金黄微绿的液体——凑近一闻,柔和复杂的草本香气瞬间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好舒服。

“这……是西班牙的?还是意大利的?”为了不显得太外行,我硬着头皮报了两个橄榄油大国。

主厨笑了:“都不是,这是四川凉山的橄榄油。”

什么?中国四川的凉山么?中国还产特级初榨橄榄油?香气还如此馥郁?猛然间,我的认知又被刷新了。


两周后,我来到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冕宁县。

这一切,都源于广东中山那顿饭 —— 那天主厨告诉我,中国产的橄榄油,其实早已是很多国内高端西餐厅的“秘密武器”。北上广不少米其林或黑珍珠餐厅,用的就是四川或甘肃产的特级初榨橄榄油,“中国橄榄油其实在国际比赛上拿过不少金奖。”

“这怎么从来没人宣传过?”我和朋友面面相觑。我决定眼见为实,亲自去看看这个鲜为人知的“四川金奖橄榄油”。


冕宁是个多民族混居的小县城,汉族、彝族、藏族、回族世代生活在这里。直到2017年,这里很多人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接我的司机杨哥说,以前这里的人均年收入每亩地才1000块,刨去种子化肥的开销,一家能攒下1万块就算不错。“有的老人种不动地,连给孩子买本练习册的钱都拿不出。”

车缓缓驶出县城,路边是低矮的土坯房,有些后院还种着喂猪的大麦。“那就是我们以前住的房子。”杨哥指着一栋墙皮剥落的白房子说。

然而,就在车继续往郊外开时,窗外的风景突然变了——

一排排橄榄树,如幻影般错落有致地闪过。


蓝天白云下,它们犹如一排排粗壮的军队,枝干在风中摇摆,像极了马尔克斯笔下“无数片小银币,在烈日下翻转出细碎的光斑”。一瞬间,我恍惚了,不知此时是在四川凉山,还是西班牙格拉纳达?

“我们要去那边”,杨哥手指向了远处的山顶。顺着手,我发现一个设计感十足的木结构观景台。阳光下,它仿佛一位沉默的守护者,俯瞰守卫这片本不该属于橄榄树的土地。

其实橄榄树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并不晚。196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阿尔巴尼亚,带回数株橄榄树苗。他亲自在云南昆明种下一株,并将其余送至不同地区进行实验栽培。


油橄榄树是个喜阳喜旱的植物,只能生活在纬度25~40度之间,年均气温不能低于零度,也不能高于20度。需要雨水,却不能多,太阳一整天能晒着就行。照理说这个条件不算苛刻,但放眼中国,适合的地区却不算多。云南,广西,山西,重庆的试种,先后因种种原因失败,最后只有甘肃陇南成功并坚持了下来,成为如今中国最大的油橄榄种植基地。

而我来到的四川凉山州,在当年甚至不在列表里。能产出荣获世界金奖的初榨橄榄油,完全因一场天降的意外。


林春福,台湾人,今年70岁。14年前,他把橄榄树带到了凉山。

见到林春福的那天,他正跟一个来自台湾的微生物学家,探讨橄榄田的肥力问题。微生物学家手脚并用,激情昂扬地解释着土壤里有益和有害微生物的平衡关键。戴着鸭舌帽的林春福,大多数时间认真倾听,偶尔发问。见到我来,他抱歉地笑了笑,示意很快就好。


单从资料来看,林春福是个充满神秘的人。

网上说,他曾是亚洲最大工艺品制造公司老板,高峰有一万二千多名员工,东莞深圳印尼分别设有工厂。突然有一年,他决定关掉公司,接近退休的年纪,只身一人来到四川凉山州冕宁县,从零开始扎根种橄榄树,一待就是14年。网上还说,他儿子是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博士,如今也来到凉山,跟他一起种橄榄。

这故事,怎么听都有种只属于小说的玄幻。

坐在观景台,喝着隐约透着花果芬芳的初榨橄榄油黑咖啡,我问林春福,早已实现财富自由的他,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来贫困山区种地?


“你能看出我70岁么?” 林春福的笑意带着谦逊的坚定。

我认真的摇头。

“因为身体和大脑一直都在保持运转,就不容易老化。这么多年,我习惯了这个状态,人还是要有事情做比较好。”

林春福自己版本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工艺品厂当年虽然大,但义乌制造的崛起也给他不小的震撼。他深知如果继续竞争,很难赢过义乌,不如激流勇退,给工厂员工一个好交代。自己呢,也可以回归土地——做农业一直是他的梦想。

“做农业,就要去看中国人每天吃什么,缺口在哪。我们每年有75%的油依赖进口,被严重卡脖子,所以我知道,可以去做食用油。” 至于为什么选择橄榄油,“因为它不仅营养高,名气也大,而且当时大陆只有甘肃在弄,如果做好了,市场前景会很好。”


几十年的商海经验,给了林春福做决策的自信和资本。他请了个家族七代都从事橄榄油行业的西班牙顾问,带他走遍了地中海橄榄生长区,学习各种橄榄种植业最先进技术。回国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中国大陆的地图上画了两条线最适合橄榄油生长的纬度线,并带着西班牙裔的顾问走了一圈。

“我们考察了陇南,凉山,广元,达州,楚雄,奉节…把中国大陆所有符合油橄榄生长的地区走了一遍,最后选择了凉山。”

2011年,林春福将原生于西班牙、希腊的600亩橄榄树,以海外最前沿的高密度种植技术,试种在了冕宁的山坡上。树与树之间,用的是以色列最先进的滴灌技术。专门选择的那些,能够实现矮化密植的橄榄树品种,也最大程度帮助农民手工采摘风味最浓郁的果实。


仅仅三年,第一批树苗就全部成活并结果。


1889年,梵高在法国南部画下这样一幕:高耸的梯子旁,三个女子分工协作。一人守护,一人采摘,一人用袋子接住坠落的橄榄果。


在没有机械的漫长岁月里,橄榄就是这样被手工采收的。经验老道的橄榄工人发现,青橄榄风味浓郁却油脂不足,熟透的棕橄榄油脂丰沛却失了香气。于是他们摸索出最佳采收时机——在橄榄将熟未熟时采摘,或是将青果与棕果按比例混合,奠定了现代人对初榨橄榄油的风味认知。

“你会闻到一种浑厚的草本香,尝到嘴里会有点辣喉咙,但喝下去后,回味绵长”,意大利拉齐奥产区的安杰洛·穆里对《橄榄油时报》这样描述。

“当时没人能预见,机械采收,会成为橄榄油品质的隐形杀手。”


随着树龄增长,橄榄树会逐渐粗壮,长到两三层楼高。欧洲高昂的人工成本,迫使果园只能对少数果树采用手工采摘,其余全靠机器。但老树的”壮年果实”青涩坚硬,机械臂根本摇不下来,只能等到完全成熟再进行抖动收获——这些过熟的橄榄,恰恰是风味最寡淡的。它们无法成为特级初榨橄榄油的原料,只能被高温提炼成毫无风味营养的精炼油。

“全球橄榄油年产量不足300万吨,其中80%都是精炼油。” 林春福拿着国际橄榄油协会2024年的数据告诉我。“本地自己都供不应求,能出口到中国,更是凤毛麟角。”

“那超市里那么多'特级初榨'是哪儿来的?"我有点不理解。

“橄榄油协会制定的品质标准只认酸度——低于0.8%就算特级初榨。这个数字,跟橄榄油真正的品质,没有绝对的关系。” 他话里有话,没再继续。


我拜托杨哥带我去橄榄林转转。


林春福的橄榄林总共有2.5万亩,种在本地村民的自用地上。就像杨哥说的,过去村民几乎没什么收入,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老人种点玉米水稻,一年到头每亩地最多赚1000块,还落得一身病。

林春福来了以后,一切都变了。他按每亩1000元的价格租用村民的土地,村民不用干活就能拿钱。愿意干活的,每天还能再挣大几十块钱除草摘果。等橄榄树进入丰产状态,村民还可以进一步入股拿分红。

“你家的田也拿来种橄榄了么?” 我问走上来的杨哥。“赚得咋样?”

杨哥笑着不语,指着不远处说,“你看到那个红房子后面的那个砖楼么?那就是我家。过去这片全是土房子,现在家家都盖了砖房。”

如今的冕宁,已经成为国家油橄榄培育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从育种到施肥,每一步都实现了本土化。类似杨哥这样的普通村民,也在经年累月的工作里,成为橄榄树的专家。“我老婆可厉害了,一天能摘100多公斤果子,比我还快。”杨哥一脸骄傲。

“那你们自己吃这个橄榄油么?”

“吃!我们员工每年有10瓶员工价,我年年都买满,还送给我妈。”


很难想象就在10年前,凉山州连橄榄油是什么都不知道。

汽车再次停回山顶的观景台,我仔细看了看这片橄榄林。这座木质观景台是专门请团队设计的,建在2.5万亩橄榄林的核心,站在上面能看到漫山遍野的橄榄树,还有山下的油菜花和水稻田。三月的风很大,吹得橄榄叶沙沙响。虽然人觉得冷,但对橄榄树是好事——大风能帮它们授粉。


“橄榄树其实是个很好的森林防火墙”,不知什么时候,林春福也上来了。“它需要的水很少,只要有水源和光照,就能在荒山上种植,果子还能给农民增加收入。我们现在的滴灌技术很成熟了,接下来我想跟各地政府合作,推广用橄榄树来开荒防火。这样农民能赚钱,森林更安全,国家也省心,大家都得利。”

2018年,林春福栽种的第一批橄榄树开始丰产。

林春福的儿子偷偷把油送去参加国际比赛,结果一炮而红,在美国拿了2个金奖2个铜奖。之后从日本到以色列,从德国到英国,奖牌拿到手软。广东中山那家餐厅的厨师,就是这么知道大凉山橄榄油的。


我把在橄榄林拍的照片发给了那天共同用餐的朋友,她几乎秒回:"我之前买的快用完了。正好,帮我再带一瓶回来。"

四川凉山的这款特级初榨橄榄油,名叫“澳利欧”。自2018年以来,总计获得过:

2018美国洛杉矶橄榄油比赛最佳组别金奖

2018美国洛杉矶橄榄油比赛口味均衡组别金奖

2018美国洛杉矶橄榄油比赛细致清香组别铜奖

2023日本JOOP橄榄油比赛银奖

2023以色列地中海国际橄榄油比赛金奖

2024德国柏林全球橄榄油大赛银奖

2024美国纽约世界橄榄油比赛银奖

2024英国伦敦国际橄榄油比赛银奖

知道大家会好奇,我们也附上了链接 —— 这是风味星球的独家链接,未来的一个月内,店里所有产品价格直降20元。大凉山阳光淬炼的83%单不饱和脂肪酸,与12mg/kg天然多酚的黄金配比是什么味道?惊艳世界权威的中国山野芬芳究竟有多香?

点开就知道

(记得,好的橄榄油,凉拌和热炒同样出彩哟!)

本期作者|梅姗姗

编辑|斯小乐 视觉/创意|BOEN

摄影| 梅姗姗、梵高、冕宁元升集团、云南网、Flickr@Mike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