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新洞察。
大家好,我是一直在努力的猫二侠!
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
车上3位准备参加公考的女生不幸丧生。
事故发生之后,有自称是遇难者家属的人士在视频平台发布消息称,小米SU7发生交通事故后发生爆燃,“车锁未解锁,无法打开车门逃生”。
网上有自称是涉事小米SU7车主的母亲发声,这辆车是去年5月份买给孩子的生日礼物。
不想这还不到一年,居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故,让人悲痛。
目前为止,事故的确切原因尚未有权威消息公布。
但小米方面首先公布了事发时车祸的详细记录。
3月29日 22:27:17 NOA激活,车速116km/h
3月29日 22:28:17 轻度分心报警
3月29日 22:36:48 NOA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
3月29日 22:44:24 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
3月29日 22:44:25 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
3月29日 22:44:26 方向盘往右转角1.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8%
3月29日 22:44:26-28之间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3月29日 22:44:28 车端Ecall触发
3月29日 22:44:39 车端Ecall接通,确认事故发生,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3月29日 22:45:06 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驾驶
3月29日 22:47:15 调配120成功
3月29日 约23时许 120抵达现场
这些消息背后的信息量还是很大的。
首先,“非车主驾驶”。
车子是借出去的,驾驶人有没有驾驶资质?
这很关键。
如果驾驶人没有驾驶资质,那后续的问题处理可能就是另一种性质。
其次,事故发生后反应速度。
按照小米方面公布的数据,小米在事故发生后的反应很快。
撞车后1分钟自动报警,2分钟联系到车主,18分钟派来救护车,公司也连夜配合警察调查,数据全交了。
小米的意思是不是自己已经尽责?
再次,司机驾驶不专心。
系统经多次提醒车主"别走神"、"握方向盘"了,但事故还是发生。那么,在区分责任的时候,小米是不是可以减轻很多呢?
最后是导致事故的原因。
修路。
因为修路把车流引入到对向车道,这种做法本身是不是就存在安全隐患?
尤其是晚上11点左右,别说是机器,就是人工驾驶也很有可能在高速行驶状态下产生悲剧。
不幸的事故发生了,让人悲伤。
接下来的责任厘定,也需要更多证据。
新洞察也会持续关注!
但除此之外,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安全:
人工智能的安全。
人工管理的安全。
这次事故,是三个年轻女生的不幸,也是对自动驾驶和高速管理敲响的沉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