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昨天下午,在第十一期橙柿阳台协商会现场,橙柿直通车在南星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组织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科技产品小展览,有的老人专程从钱塘区赶来想体验智能眼镜、有的老人特意来寻找有没有产品能帮助走路、有的老人赶来问会念字的笔在哪买、有的老人专门前来向科技企业和政府部门说想法提建议……百余位老人走进会场,现场体验科技助老产品。
每天要吃十几种药的老人们
围住了智能药箱的企业代表
陆大伯早早来到了现场,他为吃药难的问题困扰了很久,陆大伯说,每天要吃十几种药,有的饭前吃、有的饭后吃、有的睡前吃、有的中午吃……“要吃的药太多了,常常忘记哪种药吃了,哪种药没吃。”
宁齐科技的傅总带着公司刚研发的智能药箱来到展览区,陆大伯迫不及待地上前体验。傅总介绍,这款智能药箱,具有储药、出药功能,通过智能终端预设时间,药箱会用语音和灯光提醒老人吃药。
“你这个产品能放几种药啊?我每天吃的药很多,时间都不一样的,能满足需求吗?操作起来会不会很难啊?”
傅总一一回应:“这款药箱共有6个药仓、14个药格,能满足2人3餐14天的用量。”说着便现场演示起来,傅总先是在药箱屏幕设定了时间,两分钟后,药箱自动出药,并开始语音提醒取药。
吕女士陪80岁的母亲前来体验药箱,她不放心地说道,母亲每天的用药自己都亲自把握,这么个小产品,没有人工监督,不会帮倒忙吧?
傅总介绍,这款产品可以用微信小程序数据同步,药箱清单、服药记录、取药状态等都可以在小程序一键查看。
一旁的张大伯听得津津有味,询问在哪里可以购买。傅总介绍,目前产品还未上市,定价2600元。张大伯说:“你这个产品倒是挺好的,要是能便宜点就更好了。”
“能不能有便携式的药箱啊?我经常旅游,比较大的带出门不方便。”“这个还需要子女帮忙提前设定把药放进去,操作能不能再简化点?不想麻烦孩子们,他们工作忙。”“提醒吃药的声音会不会太小了?我耳朵有点聋了,担心听不到提醒。”“你这个药箱怎么只能放药片啊?可不可以研发能放中药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提着自己的意见。
傅总赞叹道,果然还是需要和老年人面对面交流,不然真的不知道他们竟有这么多想法。
“产品还没上市,听了大家的意见,我们也会再把产品改进一下,定价方面也会考虑适当调低些,希望我们推出的产品让老年人用得起、用得好。”傅总说。
外骨骼成为最受欢迎的体验产品
大伯阿姨穿着外骨骼来回上下楼梯
现场体验区最受欢迎的是辅助行走的外骨骼器械,老人们把产品负责人围得水泄不通。这次深耕外骨骼器械设备的程天科技带来两款设备供老人们体验,有(电)源的一款动力更强,但成本相对更高;而无(电)源的一款更加轻便,适合轻度行动不便的老人。
一位大伯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想率先体验,程天科技工作人员帮助老人穿戴好设备,大伯开始围绕会场慢慢行走,一旁的大伯、阿姨们好奇地一路跟着这位“模特”,不停询问感受。
大伯说:“在平地体验感觉不到,我要去门外的楼梯上走一走感受一下。”大家便簇拥着大伯一窝蜂地拥到了门口楼梯处。
这位大伯来来回回上了两次楼梯,说出了自己的体验感受:“上楼梯的时候感觉腿膝盖关节处有东西在往上面拉,挺省力的,但是走平路的时候感觉不大。”
王阿姨属行走困难人士,她试穿的是有(电)源版的设备,因为阿姨身材微胖,调整穿戴花了点时间。她边穿边建议:穿戴起来有点麻烦,自己一个人出门没人帮忙的话,一时半会穿不起来,穿戴设计再方便些就好了。
王阿姨穿着设备也去楼梯间体验了一番,上楼时她不住地夸奖,她认为这款产品非常适合她,“上楼梯的时候腿部有力量在支撑,不穿这个设备,我平常上几级台阶后腿部就会很酸,现在穿着它一口气能上来十级台阶。”
程天科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设备售价六七千元,“相比市面上两三万的产品还是要便宜点的。”
在旁观看的很多老年人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产品的支撑性怎么样?会不会有摔倒的风险?穿上它还需要拄拐杖吗?
工作人员回应:“产品有一种框架性的约束,腰背部也有一定支撑,因此平衡性是能保证的,摔倒的风险就会降低。但是我们的无(电)源产品主要是针对弱能老人,不针对重度的患者。所以产品本身也需要用户群体自身具备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只能说有一定的改善。”
AI中医体检仪提示“脊柱7.3分”
大伯惊讶:这个机器说得对,我确实脊柱不好
刚从体检仪区体验完的一位阿姨高兴地向记者分享:“我刚才用2分钟做了一次全面体检。”
什么“黑科技”竟然这么神?在智能体检仪展示区放置着一块大屏,老人把手放置在仪器上,2分钟后,在大屏上便会出现经络评估、脊柱评估。
八脉科技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款中医体检仪——俏郎中,具备中医诊断大数据分析和智能AI算法模型设计,“能够检验出人体的中医体质,并且能提出个性化的调理建议和养生方案。”
“现在屏幕上出现的是您的脏腑报告和经络报告,您的健康指数是82分,中度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大肠和膀胱功能不足……”一位大伯做完体检,大屏上出现了他的身体数据,其中分数最低的是脊柱,只有7.3分。
大伯惊奇地频频点头:“这个机器说得对,我就是脊柱不好,经常夜里痛得睡不着。”
几十年快报读者现在看不了报
老奶奶赶来现场寻找会念字的笔
还有一位奶奶进入会场后紧握着记者的手说道:“我是几十年的快报读者,现在眼睛看不到了,还想继续读报纸啊,我来找会念字的笔,能一边点一边读给我听。”
万物IOE、菁年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跃曦说:“没想到奶奶会有这种需求,作为深耕算法的科技企业,目前市面上的儿童点读笔或许与老年人的需求类似,我相信,既然儿童点读笔在市场上早已出现,一些老年版、适老化的适配产品应该也很快会面世。”
在阳台协商会现场亮相的助老“黑科技”产品还有会聊天并能检测行动路径的智能监控、深度仿生的灵巧手……老人们热情地参与体验,欢声笑语地相互交流感受,新奇地拥抱新科技。
“只要是能真正帮到我们老年人、适合我们老年人的科技产品,我们都很欢迎。今天的现场体验非常好,在家看电视读报纸都不如亲自体验,希望企业能精准地把握好我们的需求,也希望政府能为我们老年人把好产品关……”一位大伯说。
更多内容点击图片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见习记者 邱婵姝
摄影 江玥
编辑 潘俐
审核 毛迪 王晨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