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依山而建、群众围山种茶……在国道324线云安区石城段,有一个总面积10.33平方千米,仅有户籍人口715人,常住人口341人的小山村——迳心村。一直以来,这里村民“靠山吃山”,依托400多年的种茶历史,孕育出被誉为山茶中的“老班章”的迳心茶。
南海帮扶产业振兴项目——共德茶园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推进以来,迳心村坚持党建引领,在环境综合整治、农房风貌管控、乡村绿化美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做好做强“土特产”大文章,展示出了一幅“生态绿、产业兴、乡风和”的典型村新画卷。
绿美生态——宜居山乡入画来
3月的迳心村生机盎然,沿著山势一路上坡,仿古味道十足的茶作坊、乡愁气息浓郁的墙绘、米黄色调的风貌房、茶山下迷你小公园、时不时可见的百年老茶树……春的气息、花的芬芳、茶的清香,无不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据村支书李石喜介绍,“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中,迳心村全面掀起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镇村干部、热心群众常态化开展河道水渠清淤,村庄杂草、乱堆乱放、生活垃圾进行清理整治,营造干净舒适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通过宣传动员,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提升农房风貌管控效能。目前已完成农房风貌提升房屋40多间。盘活抛荒多年茶园,因地制宜修建坳仔村茶山小径,原生百年“老”茶树焕发“新”活力,荒山摇身变茶园,为迳心村再添绿意。
“相比以前,现在房屋建好看了、路建好了、泥路都铺上水泥了。平时大家出来散散步,老人家、小朋友安全都不用担心了。亲戚朋友来走动的也多了。”村民邓先生说。
富民产业——百年“迳心茶”焕发新姿
迳心村,地处云雾山脉余脉,终年云遮雾绕、风清气爽,良好的自然生态为茶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迳心茶在云浮地区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被誉为山茶中的“老班章”。
历史以来,祖祖辈辈迳心人沿袭了种茶、炒茶、饮茶的传统,2021年迳心村(茶叶)成功申报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通过借力南海驻镇帮扶建成南海帮扶产业振兴项目“共德茶园”,推动首家线下“迳心茶专营店”在云浮市开业。成立云安区迳心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茶场种植面积约20亩,合作社依托“迳心茶”传统茶叶品牌特色,实行“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本地茶叶,有效推动“迳心茶特色产业发展”。
当前,迳心村正以云浮市云安区安城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为主导,集约流转位于迳心村委坳仔村下一带集体山场土地,大力发展“迳心茶”种植。“我们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本地茶叶,有效推动‘迳心茶特色产业发展’,目前连片打造占地面积约500亩的石城镇茶产业体验基地,通过发展茶叶产业、务工、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202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李石喜说。
和谐乡风——“小家美”带动“全域美”
旱田村路灯亮了,照亮群众的“回家路”;马骝山桥完成修复,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去年以来,迳心村着力落实民生实事、营造和美乡风,聚焦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探索推行“法援+”模式,通过聘请驻村法律顾问,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力度,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切实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累计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8场,积极创建“乡风文明五美”,结合17户“乡风文明五美”户宣传村规民约、带头村民议事,实现“小家美”带动“全域美”。
云安区石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镇按照市委、区委有关工作部署,大力推进百千万典型村建设,在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管控、产业发展、乡村绿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先后打造了五星、留洞、迳心三个省级典型示范村。接下来,石城镇将探索开发农文旅项目,打造新的消费场景,刺激周末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
来源丨云浮通APP
一审丨黄海志
二审 丨严志昌
三审丨汪远志
创文:
觉得不错,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