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从都江堰的千年清流到公园城市的绿色动脉,从杜甫草堂的笔墨余韵到社区街巷的文明新章,成都,让文明在流转千年的岁月中始终沿袭。 为了全方位、多角度地记录这座城市文明演进的轨迹,今年2月,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的“共建文明成都 讲述温暖故事”——成都市城市文明口述史全民征集活动正式启动,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口述人与历史档案,激发了广大市民的参与热情。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征集活动投稿内容丰富,涵盖社区治理、城市更新、民生建设、智慧交通、平凡英雄、好人好事等多个方面。

在这些故事里

有城市更新的历史轨迹

见证了城市“旧貌换新颜”的转身

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分享了玉林东路城市更新的蝶变故事,这条充满市井气息的街区,托举着老居民、吸引着新居民,也带来了一批又一批向往成都式休闲的游客。

金牛区人民政府西安路街道办事处以档案材料的形式,详细补充了枣子巷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的辗转变化,在经历一体化打造、20栋临街建筑立面整治、13个老旧院落整治后,枣子巷依托“旧”的中医药文化、百年街巷发展史,打造了新的城市地标,呈现了一条沉淀百年的“老巷子”和一种公园城市街区“新范式”。


▲中医大临街商铺改造前 图据文旅规划设计联盟公众号

此外,办事处还提供了甲高工坊1913项目前后变化的对比照片,成都通过升级改造工字楼、广场玻璃盒子、徐子昌旧居等活动空间,打造集合新工业、新文创、新艺术的西南片区一流工业文化创意中心,在曾经的历史、回忆之上,融合了新潮、吸睛的现代文化,让甲高工坊1913项目成为潮流新地标。


▲西安路街道甲高工坊1913

在这些故事里,有着城市日夜流淌的暖流,成都人用无数个“举手之劳”编织出文明社会的毛细血管网络。

曾经是天府早报发行员的成都市民李雪松,在2000年到2003年期间,每天早起骑行五公里从新繁镇将两百余份报纸投递到四川省荣军院的伤残军人、医护人员和居民家中,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他三年如一日,无论寒暑冬夏,风雨无阻。他的坚持如同微光,照亮了那些需要关怀的群体。

来自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的王浚录在2023年成都大运会期间,以城市志愿者“小青椒”、注册记者等身份参与这场盛会,其策划、创作的开幕式创意文案《新生》获得金奖,集体点火等创意在开幕式上变为现实,这份体育的力量,正激励成都青年不断前进,也让世界看到了属于成都青年的活力与魅力。


▲王浚录参与志愿服务

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成都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则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都交通嬗变的故事,集团的职工林珊在成都高速公路收费行业坚守20年,用心用情服务人民群众美好出行,她的职业生涯,也正显示了高速公路收费行业的变迁,是成都城市文明发展的生动注脚。


▲2005年成彭高速彭州站收费员合影


▲2009年,收费站员工在打扫站台车道卫生

在这些故事里

还有社会治理的丰硕成果

彰显了这座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的智慧

长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讲述了长庆社区睦邻苑小区蜕变的故事,这个曾经被贴上“公共设施陈旧”“小区环境脏、乱、差”“居民矛盾纠纷频繁”“安全隐患问题突出”等标签的老旧院落,如今通过深化“微网实格”治理模式,组织成立了“睦邻志愿服务队”,让这个有着十几年历史的典型“老、破、小”走出了一条焕发新生的自治之路。


▲睦邻苑小区

金牛区西华街道跃进社区以案例故事为我们重现了跃进社区的进阶之路,20世纪90年代,跃进村是成都中心城区最大的城中村,居住环境恶劣,安全隐患突出,如今,跃进社区以“天府艺术未来公园社区”的崭新姿态,成为公园城市新典范与城市文化新地标。


▲早期跃进村


▲天府艺术公园未来社区

文明,既是浸润街巷阡陌的精神血脉,也是温暖市井人间的幸福底色。这些案例故事,宛如璀璨明珠,装点在成都的历史血脉中。每一段回忆都蕴含着成都人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它们是成都文明发展的见证,也是这座城市的精神财富。

而成都的文明史还不止于此,更多包含着成都人民温暖回忆的故事,正在当下不断发生,书写着这座城市更加精彩的文明篇章。

红星新闻记者吕佳羽

编辑 欧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